新闻动态

莫迪对美示好、俄油遇冷、中国趁低扫入千万桶

先把比分甩出来:15批、每批70—100万桶、10—11月到港。

中国抢到空位补篮,印度缩手,俄罗斯喘气。

像第四节最后半分钟突然抢断成功,现场一片“哇哦”,解说嗓子都劈了。

为啥这么要紧?

加工利润、汇率、关税、库存安全感,全被这一脚踩在刹车与油门之间。

画面切回七月底的交易台。

咖啡凉到牙疼,群里有人丢来一张船期表,乌拉尔、瓦兰杰的报价静静往下挪了1美元。

别笑,这不是外卖满减。

炼化厂的利润,真是用毫米在刻度盘上抠出来的。

光这一口气,中国下了15单,合计上千万桶。

远月对冲挂上去,船像排队进港的出租车,灯都亮着。

再倒着看,印度这边先踩了刹车。

官方给的台词是“折扣不如从前”,像夜宵店说“招牌卖完了”。

懂行情的都明白,美国把25%的“二级关税”摆上桌这件事,才是那把真正的刀。

关税谈不拢,先少买俄油给个姿态,莫迪得有个交代。

炼厂经理则要跟库存和设备负荷谈恋爱,一边安抚,一边看天色。

俄罗斯的镜头连续闪。

油这东西,停不下来,仓也堆不久,最怕半路掉链子。

黑海、波罗的海、远东三条线调着走,影子船队保险单像扑克牌,翻一张都是成本。

印度的筷子突然放下,俄方端着盘子找座位,最稳的那张桌就是中国。

愿意再让1美元,换现金流,换确定性。

不是诗,是账。

别把中国想成穿披风的。

该算的账,一分不落。

乌拉尔中等硫、密度适中,国内不少装置吃起来顺,瓦兰杰偏轻,汽柴油出率漂亮。

配方调对了,裂解价差能顺着管线往上爬。

折扣如果从印度常拿的约5%(按65美元算约3.25美元/桶)扩到4—4.5美元,放在上千万桶的量级,差价几千万美元起跳,还没把运力周转、港口节拍、库存曲线的红利算上。

读到这,你可能会问:1美元真这么香?

我遇到过一个调度会,经理揉着太阳穴,和计划员为“到港晚两天”吵到面红耳赤。

晚两天意味着换批次、重排检修、期货移仓,串起来就是利润表上一条细红线。

油市就是这样,小数点后面才是战场。

喊口号没用,得用仓单和提单说话。

心理战同样精彩。

印度要让华盛顿看到“我听见了”,也要让莫斯科听到“我没走远”;俄罗斯要让买家相信“我能转身”;中国这边不打鼓,只加速。

三方各演各的戏,台词却不虚。

看着冷冰冰,其实都急得握紧拳头。

成年人世界,没有圣诞老人,只有L/C的到账提醒。

把镜头挪到更远。

2018年伊朗制裁收紧那会儿,亚洲买家临时换篮子,有的抢短期折扣,后面被保险和结算薅回去;有的压长协,没爆炸性利润,但把“活下去”写得特别稳。

这回中国的节奏更像后者,在稳里加一勺快。

供应四驱:中东长协、非洲现货、南美捡漏、俄区折扣。

遇雪道不打滑。

还有个被忽略的小点。

国内成品油结构这两年悄悄变化,汽油季节性弱了,化工原料的刚性更强。

原油轻重、硫含、金属含量,都在指挥台上抬手。

乌拉尔做芳烃、瓦兰杰配烯烃,出品率不是写作文,是真金白银的出率。

那些看热闹的人盯着“折扣1美元”,像拿放大镜找芝麻,家里西瓜躺在地上不看一眼。

再看印度的算盘。

制造业转移、关税筹码、市场准入,缺一块都肉疼。

短期换一段中东混配、非俄轻油,国内价格能稳住,政治动作也有了。

俄方知根知底,不会把钥匙只给一个人;印度爱留后手,棋面上必须多条路;中国嘛,更不会把鸡蛋全往一篮子里塞。

欧洲的教训写在墙上,用不着二遍稿。

数据再压深一点。

俄亚太海运占比抬升,航线更分散;影子船队规模扩大,保费时大时小,交易桌上多了一根变量;布伦特结构的贴水升水在远月上拧螺丝,影响锁价窗口;国内港口可用库容像一口会呼吸的肺,供紧时大吸,供松时缓吐。

把这些拼在一起,那1美元就不是小数点,是节拍器。

我知道评论区会有人跳出来:“这不就是接盘侠?”

要我说,接盘就接盘,但价格和节奏得我来定。

短约抓折扣,中约稳库存,远月套保打底,构个组合。

南方沿海和内陆管网的选择也不一样,地理位置就是生产力,别争。

我比较爱把宏观拉回生活。

买油像买房,便宜和合适只在一线之间。

郊区房等地铁,等来一条新线,性价比突然就顺眼。

油价等一个窗口期,等到就多装两车。

风险肯定有,政策打喷嚏、航运闹脾气、银行风控加码,都会让人一夜没睡。

没关系,库存区间拉大一点,分币种结算多留几手,心就稳了。

说到这,想听听你的打法。

倘若布伦特未来两个季度在85—95之间晃,影子船队保险费像天气预报一样乱,中东偶尔打雷。

你会押高折扣短约滚动,还是中等折扣锁中长约?

我偏混合拳,你呢?

留言区摆上你的战术板,别藏着。

热闹点,油轮可还在海上排队呢。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