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意大利为何频频“变脸”?三大原因颠覆你的认知

近期,意大利和西班牙海军陆续派出护卫舰,为“全球坚韧”船队护航,该船队由40多艘民用船只组成,载有500余人,包括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其目的在于打破以色列对加沙的海上封锁,运送人道主义物资。

原本外界期待意大利能以此行动诠释现代“骑士精神”,赢得赞誉。然而事情出现了转折。据路透社9月30日报道,意大利宣布其护卫舰将于距离加沙海岸线278公里处终止护航,并建议船队将物资送至塞浦路斯港口。意大利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为了避免与以色列军队发生直接冲突。“全球坚韧”船队随即声明将继续前行,未打算就此止步。

意大利的选择被指“又一次叛变”,令人联想到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立场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原本与德国、奥匈帝国同属同盟国,后因担忧英国海军及协约国瓜分殖民地等承诺,在观望一年后转而加入协约国阵营,成为战胜国之一。

二战时期,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组建轴心国,对抗以中、美、英、法、苏为核心的同盟国家。尽管早期德国在欧洲战场推动扩张,意大利依靠德军支援占据地盘,但1943年形势逆转,同盟军攻入意大利本土,墨索里尼被推翻。此后,意大利宣布退出轴心国,并对德国宣战,结果再度成为战胜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倒戈,被认为在道义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二战中的变阵,更多属于战败后的现实抉择。两次“变节”让意大利的国际形象带有鲜明的灵活与变通色彩。

如今,意大利海军参与“全球坚韧”船队初见勇气与正义,但在护航临近风险时选择后撤,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半途而废。尽管其初衷值得肯定,但止步也让外界感叹“力不从心”,似乎又一次重现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转身”。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