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1947年,任弼时汇报刘胡兰牺牲经过,毛主席红着眼问:她是党员吗

1947年,任弼时汇报刘胡兰牺牲经过,毛主席红着眼问:她是党员吗

在1947年的春天,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陕北转战途中,任弼时向毛泽东汇报了一位年轻少女的牺牲事迹。这位少女名叫刘胡兰,出生于山西文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仅15岁就在敌人铡刀下壮烈牺牲。

她的成长经历,又隐藏着哪些关键转变?

泪眼追问的瞬间

1947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东吴寨一带驻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领导人不断转移位置。那天,任弼时找到毛泽东,详细讲述了刘胡兰的牺牲过程。几个月前,国民党阎锡山部队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包围了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根据叛徒告密,他们逮捕了刘胡兰和其他革命工作者。

在村里的观音庙前,敌人先用铡刀处决了六名成年革命者,试图威逼刘胡兰供出同志名单。但她拒绝屈服,当敌人问她是否愿意放弃革命时,她明确表示办不到。最终,她走向铡刀,牺牲在现场。

任弼时的汇报基于延安慰问团成员张仲实的报告。张仲实作为慰问团副团长,于3月25日在陕北向任弼时转述了刘胡兰的事迹,包括吕梁区党委希望党中央题词的建议。次日,任弼时正式向毛泽东传达。

毛泽东听完后,长叹一口气,并追问她是否是党员。任弼时回答,她是中共候补党员,并在牺牲后被追认为正式党员。毛泽东随后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字。这幅题词通过内部渠道送往山西,鼓舞了当地军民斗志。

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的关键阶段,中共中央从延安撤出后,面对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大军压境,不断在黄土高原上机动转移。刘胡兰的牺牲发生在晋绥根据地,那里是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但国民党军队频繁发动进攻。

阎锡山部队以清剿为名,对村庄进行扫荡,云周西村作为革命活跃地,成为目标。敌人逮捕刘胡兰时,她正从事地下工作,掩护同志转移。铡刀作为刑具的使用,体现了当时斗争的残酷性。她的遗体被群众安葬在村外山坡上,墓地简单标记。

刘胡兰的事迹最早由新华社吕梁分社记者李宏森报道,以《十七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赴义》为题,刊登在晋绥日报上,很快传到全国解放区。这篇报道详细记录了她的最后时刻,包括她对敌人的回应。毛泽东的题词不仅是表彰个人,还用于宣传,激励更多青年加入革命。题词原件在战乱中遗失,但其内容迅速传播。

晋绥分局在1947年8月1日追认她为正式党员,这项决定体现了党对年轻革命者的肯定。

这个追问瞬间,反映了党领导人在艰苦环境中对基层同志的关注。刘胡兰的党员身份成为焦点,因为它象征着革命的传承。但这样一个身份,是如何在她的童年和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呢?

贫苦少女的觉醒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中农家庭。那时,山西中部地区农民生活艰辛,地主剥削和军阀混战加剧了贫困。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是勤劳农民,母亲王变卿在1937年9月因病去世,当时刘胡兰仅5岁。

1941年初,刘景谦续娶比自己小16岁的胡文秀,她来自邻村南胡家堡,早年参与妇救会工作,对革命有热情。这段婚姻稳定了家庭,也为刘胡兰带来了早期思想启蒙。

云周西村位于太行山脚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村民称其为“小延安”。革命氛围浓厚,八路军驻扎村中,开展宣传和群众动员。刘景谦积极为八路军运送物资,一次在敌人炮火下,他躲在树坑中,坚持将物资送达。

胡文秀利用纺线时间教刘胡兰识字,并讲述抗日道理。她曾任南胡家堡妇救会委员,嫁入刘家后,继续妇女工作,影响刘胡兰从小接触进步思想。

刘胡兰8岁进入村小学,那时抗日战争正激烈,学校组织学生学唱抗日歌曲,讲述英雄故事。10岁那年,即1942年,文水平川地区成立第一支儿童团,她被选为云周西村儿童团团长。儿童团是共产党领导的少年组织,成员多为10至14岁孩子。刘胡兰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检查路条,侦察敌情,还运送武器弹药。

一次,八路军包围敌军一个团,她和伙伴扛粮装车,支援前线。这些活动让她从小养成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共产党的忠诚。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但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阎锡山部队占领文水县城,内战爆发。刘胡兰家庭继续支持革命,父亲和继母帮助隐藏地下工作者。她在村里组织妇女纺纱织布,支援八路军,还参加拥军优属活动,如慰问伤员。

这些经历积累了她的革命意识。儿童团活动让她从单纯的孩子转变为有责任的团员,一次她在村头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避免敌人偷袭。1945年西社夺粮战斗中,她参与运粮,体现了儿童在革命中的作用。

文水县是晋绥根据地核心,革命基础扎实。刘景谦后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委员,胡文秀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对刘胡兰的教育包括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儿童团成立后,刘胡兰组织多次站岗,一次成功传递情报,帮助八路军避开敌军。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进攻加剧,她坚持村里活动。这些早期经历点燃了她的革命火种。但要成为革命骨干,她需要更系统教育,这就引出了妇女训练班的参与。

革命洗礼的锤炼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在贯家堡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这次培训持续一个多月,几十名妇女学习革命理论、妇女工作方法和对敌斗争策略。内容包括分析抗日胜利后形势,讨论发动群众保卫解放区。刘胡兰通过课堂和实践,提升了阶级觉悟,理解了土地改革的作用。结业后,她回云周西村任妇救会秘书,组织妇女参与生产和支前。

在村里,她领导妇女纺纱织布,制作军鞋军袜,送给解放军战士。她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支援公粮运输。一次,她动员青年参军,许多村民响应,加入部队。这些工作让她在实践中成长。1946年5月,她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负责更大范围妇女动员。那年夏天,她深入各村,宣传土改政策,帮助农民丈量土地,分配果实。同时,她监视汉奸动向,参与对敌斗争。

1946年6月,14岁的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在当时破格,因为党员通常需满18岁,但她的贡献突出,组织认可忠诚。她继续第五区工作,组织妇女土改运动。

秋天,阎锡山军队占领文水县城,许多党员干部转移,刘胡兰因年龄小,便于隐蔽,留下坚持地下斗争。1946年12月21日,她放哨掩护区长陈德照和民兵处死村长石佩怀,后者与阎军合作。这次行动成功,避免更大损失。

1947年1月,敌人加强扫荡。1月8日,阎军包围云周西村,抓捕石三槐、石五则等人。1月11日,刘胡兰和陈德照被捕。敌人审讯时,她拒绝招供。妇女训练班是解放区常见干部培养方式,1945年举办时,正转向内战准备。刘胡兰学习包括理论讨论,回村妇救会涉及数百妇女。土改1946年在山西展开,她参与丈量土地,分给贫农。批准候补党员时,组织考虑支前和对敌工作。

地下时期,她掩护多次转移。石佩怀处死是真实事件,体现勇敢。逮捕基于叛徒石五则供词,她被关押后,敌人用手段审讯,但她沉默。这段锤炼让她从少女变为战士。但在敌人面前,她将如何展现坚定意志呢?

永生篇章的谱写

敌人将刘胡兰带到云周西村观音庙外广场审讯。1947年1月12日上午,阎军先铡杀石三槐、石六儿、张树山、张年成、石世辉和陈树荣六名革命者,鲜血染地。敌人以此威逼刘胡兰投降,问她是否放弃共产党事业,她回答办不到。问她是否共产党员,她说“是”。问村里还有其他人,她说“没有,就我一个”。敌人威胁机枪扫射村民,她喊“不要害群众”。最终,她走向铡刀,要求铡刀放正,牺牲时14岁零3个月。

遗体被群众秘密安葬村外。牺牲迅速传开,文水县委宣传精神。1947年2月,慰问团调查后,通过晋绥军区送慰劳品和挽联。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她为正式党员,尽管牺牲时是候补。这追认肯定了年轻烈士。

毛泽东题词3月26日写成,通过渠道传山西。1957年1月9日,为纪念牺牲10周年,毛泽东再次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月12日送到云周西村,并在人民日报刊登。刘胡兰成党史上牺牲年龄最小的共产党员,故乡改刘胡兰村,镇更刘胡兰镇。1956年建刘胡兰陵园,1957年落成,1959年改纪念馆,内有毛泽东题词碑和塑像。1994年江泽民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1997年,纪念馆评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她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凶手陆续惩处:叛徒石五则1963年2月14日枪决,军官许德胜1951年4月4日处决,侯玉音和张全宝1951年6月枪决。公审在云周西村举行,数千人参加。刘胡兰故事改编书籍、戏剧、电影、电视剧,流传至今。家人继续革命:父亲刘景谦任政协委员,继母胡文秀当选人大代表,妹妹刘爱兰1948年参军,并在剧中扮演姐姐,三妹刘芳兰1964年成刘胡兰女民兵班班长。这些传承,让精神激励后世投身建设。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