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加沙停火协议”在“峰会”签字,和平有望?

2025年10月13日,埃及、美国、土耳其和卡塔尔四国领导人在沙姆沙伊赫峰会签署加沙停火协议,为持续两年的巴以冲突带来阶段性缓和。尽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宗教节日为由缺席,哈马斯也未直接参与签字,但这份由四国担保的协议仍被视为迈向和平的重要一步。然而,协议执行的复杂性和深层矛盾的存在,使得长久和平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一)协议的核心内容与执行现状

1. 停火与人员交换:协议要求以色列在批准后24小时内将军队撤至“黄线”(大致为2025年9月进攻前的控制线),哈马斯则在72小时内释放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包括20名幸存者和28具遗体)。作为交换,以色列需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截至10月13日,哈马斯已分两批释放20名人质,以色列同步启动囚犯释放程序,但双方在遗体移交时间上存在争议 。

2. 人道主义援助与重建:协议强调立即恢复对加沙的全面人道援助,并计划由埃及牵头召开国际会议协调重建资金。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要求加沙非军事化作为重建前提,包括组建新的民警部队和国际监督机制 。然而,加沙重建面临巨大挑战:初步估算需530亿美元资金,且以色列仍控制巴勒斯坦税收,国际援助因治理权未定而难以落实。

3. 四国担保机制:埃及、美国、土耳其和卡塔尔作为担保方,承诺推动协议执行并协调后续谈判。埃及总统塞西强调“两国方案”是唯一出路,土耳其和卡塔尔则通过与哈马斯的传统联系施加影响 。但美国的角色引发争议:其近期否决安理会停火决议的历史,以及在协议中偏袒以色列的倾向,令部分阿拉伯国家对其公正性存疑。

(二)关键争议与深层矛盾

1. 非军事化与安全安排:以色列坚持加沙必须非军事化,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并退出治理。但哈马斯明确拒绝,仅同意将武器移交给未来的巴勒斯坦国。美国提议的“和平委员会”设想由国际力量监督加沙,但以色列反对引入阿拉伯国家主导的维和部队,而印尼等国的维和倡议因缺乏安理会授权和以色列支持难以推进 。

2. 领土与治理权博弈:协议未明确以色列最终撤军范围,以军仍控制加沙53%的区域,并将北部部分地区视为“战区”。埃及提出的临时管理委员会计划(由15名技术专家组成)排除了哈马斯参与,引发巴勒斯坦派别联合反对。哈马斯虽表示愿意放弃治理权,但要求以建立巴勒斯坦国为前提,而内塔尼亚胡政府公开反对“两国方案”。

3. 国内政治压力与历史惯性:以色列极右翼势力强烈反对停火,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威胁退出联合政府 。哈马斯内部强硬派则担忧协议削弱其政治地位,部分成员拒绝承认临时管理委员会。此外,历史经验显示,加沙停火协议常因监督机制缺失而破裂——例如2014年停火后,以色列以“哈马斯违反协议”为由重启军事行动。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和平前景

1. 有限乐观与谨慎期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方“抓住和平机遇”,欧盟承诺支持协议实施,沙特、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对停火表示欢迎但未明确支持长期方案 。加沙民众在停火生效后开始返回家园,但面对满目疮痍的废墟,多数人仍持观望态度。

2. 结构性障碍与未来挑战:协议第二阶段谈判(涉及全面撤军、哈马斯地位、国际维和部队部署)的难度远超第一阶段。美国“20点计划”将巴以问题简化为“安全优先”,忽视巴勒斯坦自决权,可能加剧矛盾。而联合国维和行动因美国拖欠15.8亿美元会费陷入财政危机,短期内难以有效介入。

3. 地区格局的不确定性:土耳其与埃及在加沙问题上的竞争、伊朗对哈马斯的潜在支持,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变动(如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都可能影响协议执行。若以色列在撤军和重建问题上拖延,或哈马斯因民众不满重启火箭弹袭击,冲突可能再度升级。

结论:和平需要超越交易的政治决心

此次停火协议是各方压力下的妥协产物,虽为加沙带来喘息之机,但未能触及核心矛盾。长久和平的实现需满足三个条件:以色列全面撤军并承认巴勒斯坦国、哈马斯参与政治进程、国际社会建立公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当前,四国担保机制的脆弱性、美国角色的局限性,以及巴以国内政治的极化,使得这些条件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加沙的未来,仍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超越短期利益,推动建立包容性的政治解决方案。

来源:央视新闻,图片为截图、选自网络。

这里是《戎事健谈》,敬请关注我的更多内容!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