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纽约气候峰会欧盟指责中国,中方六个字回应直击痛点,反问为何对美国如此宽容

在纽约联合国那场关于气候变化的大会上,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中国这边,带着厚厚一沓资料和明确的目标清单来了,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我们计划到2035年,要把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最高点往下砍个百分之七到十。

而欧盟的代表,气候行动委员胡克斯特拉,自己没带什么新东西,反而站出来指责中国的目标“不够有雄心”。

这就有点尴尬了,自己没交作业,还嫌别人写的字不好看。

面对这种指责,中方代表就回了六个字:“说大话、做小事”,还顺便问了一句,你们怎么对美国那边气候政策开倒车的行为一声不吭。

欧盟交上来的一张“白卷”

说实话,胡克斯特拉的这番话,听起来确实有点荒唐。

欧盟一直都喜欢给自己贴上全球气候治理“领头羊”的标签,结果这次峰会,他们成了全场唯一一个没带新计划来的。

本来按规矩,他们应该提交2035年和2040年的减排目标,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东西,结果两手空空就来了。

这可不是他们忘了,是家里实在吵得太厉害,没法统一意见。

问题的根源在一个叫“国际碳信用额”的东西上。

说白了,就是欧盟委员会想出一个办法,让成员国可以花钱去别的国家买减排成果,来冲抵自己的排放任务,这样压力就小一点。

但法国这些国家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这不就是把责任外包出去了吗,这么搞会大大削弱整个欧盟的减排力度。

你看,这就是欧盟内部的矛盾。

德国、法国这些西欧老牌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做得早,技术也先进,他们当然希望目标定得高一点,好继续保持自己“模范生”的形象。

可波兰、捷克这些东欧国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经济上还很依赖煤炭这些传统能源,你要是让他们搞太激进的减排,那不等于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各家有各家的算盘,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的结果就是,欧盟在气候这个问题上,决策一直拖拖拉拉。

这次峰会,算是把他们“气候领袖”的形象给亲手打破了,跟中国这边扎扎实实的行动一比,显得特别难看。

中国的行动派作风

跟欧盟那边吵吵闹闹比起来,中国在气候行动上就显得务实多了。

我们这次提交的2035年目标,可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建立在过去几年实实在在的成绩上的。

现在全世界最大的绿色能源体系,就在中国。

你要是去看看光伏和风电设备的市场,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光伏组件和百分之七十的风电装备,都是中国制造的。

这是什么概念?

意思就是,我们不光在给自己搞能源转型,还在通过技术和产品,帮助其他国家一起搞绿色转型,把成本都给打下来了。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转型走得很稳。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现在中国不光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很多人都感觉到了,身边开电动车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有预测说,到2025年,全球卖出去的新能源汽车,六成以上都会是在中国。

这种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发展,说明我们在绿色产业上的布局是系统性的,不是头脑一热。

所以说,这次气候峰会,中国拿出的成绩单,不光是给联合国看的,也是给全世界看的。

我们用行动告诉大家,发展中国家也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那个“双重标准”的问题

欧盟这次交白卷,暴露了他们内部不团结,也暴露了他们在气候政策上的“双重标准”。

那个“国际碳信用额”,说白了就是一种投机取巧。

花钱买别人的减排成果,来装点自己的门面,这跟自己踏踏实实减排是两码事。

这种做法问题很大。

首先,这个交易很容易被滥用。

一些发达国家嘴上喊着减排,实际上就是花钱把责任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能源结构根本没动。

这种“账面上的减排”,对全球整体的碳排放没什么实质性帮助。

让人想不通的是,欧盟一边自己想着怎么“走捷径”,一边却要求中国必须进行更多“实质性的减排”。

这种逻辑,实在是有点说不通。

很多国际观察家都指出来了,靠“买积分”这种方式来完成目标,是不可持续的。

真正的领导力,得靠行动,不是靠做账游戏。

为什么不敢说美国?

面对欧盟的指责,中方也没客气,直接用“说大话、做小事”这六个字怼了回去。

说得很明白,你们这种做法,破坏了大家合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气氛,也暴露了你们自己的虚伪。

更有意思的是,中方在回应的时候,还提了一嘴美国,虽然没点名。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全球人均碳排放最高的国家,之前还闹过好几次退出《巴黎协定》的戏码。

特朗普当政的时候,更是公开说“气候变化是骗局”,给全球气候治理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可是,面对美国这些行为,欧盟却基本上保持沉默。

这种“柿子专挑软的捏”的态度,不仅让欧盟自己的公信力下降,也让人怀疑他们推行气候政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次峰会下来,谁是真正的行动派,谁是只会喊口号的,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中国用行动证明了,气候承诺不是用来作秀的,是需要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的。

而欧盟那种“指责式领导力”,只会让自己在国际气候治理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说到底,真正的领导力,是敢于承担全球责任,而不是通过批评别人来掩盖自己的问题。

如果欧盟还继续在“碳信用额”这种小聪明上纠结,不愿意下决心推动内部的实质性减排,那他们那个“气候领袖”的帽子,迟早会变成一个笑话。

对我们来说,这次峰会只是一个过程,未来,中国会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至于那些光说不练的,最终只会被时代远远地甩在后面。

备注: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有任何问题联系在下。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