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央视刷屏的鄂州,别只盯着螃蟹,它背后的机场才是顶级操盘

最近,一个叫鄂州的地方,在央视刷屏了。

两天,三次,密度高到让人怀疑他们家是不是给央视食堂定向供应小龙虾了。

一会是《新闻联播》里,说它有个新机场,是国家战略的大棋子;一会是《新闻直播间》,镜头怼着梁子湖的大闸蟹,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人民币的鲜香;一会又是《山水间的家》,讲村里养鱼的故事,丰收的喜悦都快溢出电视了。

很多人看完,第一反应是,哇,鄂州山清水秀,生态搞得真好。

这个想法,就像看到一个浑身肌肉的猛男,然后夸他指甲剪得真整齐一样,礼貌,但没夸到点子上。

真相是,你看的是螃蟹和鱼,但故事的主角,其实是那个机场。

这背后藏着一个地方经济如何打通“任督二脉”的硬核商业逻辑。

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再牛逼,本质上也只是土特产。

这玩意儿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是腿短。

梁子湖的螃蟹,号称“蟹中爱马仕”,三山村的武昌鱼,连太祖都打过广告。东西好不好?当然好。

但在过去,这些好东西的宿命,就是“本地消化为主,少量出圈靠人带”。一个上海的朋友想吃最新鲜的梁子湖螃蟹,流程大概是:托鄂州的朋友,去湖边捞,打包,找最快的顺丰,路上祈祷冰袋给力,到手后赶紧吃,即便如此,鲜活度也打了折扣。

中间环节多,时间长,损耗大,成本高。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深厚,但就是轻功不行,一辈子没出过新手村,只能在村口虐虐菜。

所以,你看新闻里提到的那个词,“生态循环模式”,什么“蟹草共生”,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特别环保。这玩意儿是新发明吗?不是。是农民伯伯的智慧结晶,但这份智慧,过去并不能完全兑换成真金白银。

为什么?因为没有高效的放大器。

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或者说,只能在小圈子里卖出好价钱,就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优势。农民辛辛苦苦搞生态养殖,最后利润大头全被中间的物流和渠道商赚走了,他自己落个辛苦钱,你说他还有没有动力去琢磨怎么把草养得更肥,水变得更清?

这就是典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脱节。

现在,鄂州花湖机场来了。

这玩意儿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场,它是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

专业货运枢纽是什么概念?它就像给整个区域经济装上了一个“闪电发射器”。

你以为它只是快吗?

不,它重塑的是整个商业的底层逻辑。

以前卖螃蟹,是“人找货”,客户得托关系、找渠道,费劲巴拉。

现在是“货找人”,而且是精准打击。

你看报道里说的,冷链物流车直接开到养殖基地,打包就上路,通过机场,第二天就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的餐桌上。

这个过程,砍掉了多少中间商赚差价?压缩了多少不确定的时间成本?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螃蟹了,这是在运营一个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生鲜供应链。

这就像拳击比赛,以前是王八拳,能打到谁算谁运气好。现在是带着热成像仪的狙击手,指哪打哪,一枪一个。

机场这个“基建狂魔”的产物,给当地的生态农业安上了一个翅膀,让“绿水青山”的价值,第一次能够如此高效、如此大规模地兑换成“金山银山”。

所以你再看那个“蟹草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它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它不再只是一个听起来好听的环保故事,它是一个可以直接在高端市场上进行“品质溢价”的商业标签。就像一份体检报告,以前是自己看着乐呵,现在是直接拍在米其林餐厅采购经理的桌子上,告诉他:“看,我的螃蟹,住的是水下森林,吃的是天然套餐,身体倍儿棒,价格自然也得配得上它的身价。”

这就是基础设施带来的产业尊严。

你再品品那个三山村的“立体混养”和“专业捕鱼队”。

鱼塘里分层养不同的鱼,提高空间利用率;村里组织专业队伍,统一捕捞,解决各家各户的难题。

这是什么?

这是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思维。

但是,这种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最怕的是什么?

是销路不稳定。

今天张三家要捕鱼,明天李四家也要捕,捕捞队忙不过来。或者大家一起捕了,市场突然消化不了,鱼烂在塘里,大家一起完蛋。

而机场的存在,提供了一个稳定且庞大的外部市场预期。

它像一个巨型的订单吞吐口,告诉所有养殖户:“兄弟们,放心大胆地搞标准化生产,扩大规模,你们只管把鱼养好,后面的销路,我用飞机给你们兜底。”

这才是最骚的。

机场解决的不仅是“运出去”的问题,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端”的后顾之忧,倒逼整个产业链进行升级和现代化改造。

所以,央视去拍的,表面上是渔民的笑脸,螃蟹的肥美。

但你往深了看,那一张张笑脸背后,是现代物流体系对传统农业的一次降维打击。那一只只横着走的螃agger,背后是资本、技术和基建共同谱写的一曲魔幻赞歌。

逻辑就这么简单。

真的简单吗?

一点都不。

背后是基建的狂飙,是产业链的重塑,是无数人拿命在磕的细节。你看到的只是螃蟹上了飞机,你看不到的是为了让螃蟹能上飞机,背后铺了多少真金白银和不眠之夜。

整个鄂州的故事,其实就是把一套极其复杂的系统,通过“生态农业”这个亲切可人的外壳包装起来,喂到嘴里给你看。

它完美诠释了半佛财经分析框架里的一个核心观点:利益相关方博弈。

【平台/政府】:投巨资建机场,需要证明其价值,拉动地方经济,打造一个“基建赋能实业”的样板工程。于是,他们疯狂助推本地优势产品出圈。

【商家/农民】:守着金山银山,苦于没有销路。机场一来,等于给他们开了一个直通全国高端市场的VIP通道,利润暴增,生产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用户】:远在北京上海的吃货们,能用更合理的价格,更快地吃到更鲜活的顶级食材。体验升级,多花点钱也乐意。

【监管】:看到一个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正面案例,既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又能实实在在让百姓富起来,当然要大力宣传,让更多地方来抄作业。

你看,四方共赢,这事儿就成了。

所以,别再傻乎乎地只看水有多清,螃蟹有多肥了。

任何一个地方突然被聚光灯猛烈照射,背后一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鄂州的这场变革,核心就是用重资产的交通基建,撬动了整个区域轻资产的生态农业,完成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快种快收。

它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

你家风景再好,物产再丰富,也得先把路修通。

而且在今天这个时代,所谓“路”,早就不只是地上的公路铁路了。

更是天上的航路,是信息高速公路,是通往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心智的品牌之路。

鄂州的故事,本质上,就是一个关于“要想富,先修路”的21世纪plus版本。

只不过这次修的路,在天上。

飞的,是比黄金还贵的,时间。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