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任蒙考据:抗战时期“国军”称“我军”由来

抗战“国军”称“我军”首见何处

文/任 蒙

在南方某期刊发表的《“平型关战斗”与“平型关战役”》一文中,有一节名为《抗日的“国军”终成“我军”》。该节内容提及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10年10月出版的阎明所著《往事不忍成历史》一书,书中多处将参与平型关战斗的国民党第二战区部队誉为“我军作者赞誉道:在我国大陆的出版物中,以“我军”称谓那段与日军激战的历史时期内的国民党军队,这不仅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回归”。这既是“常识”层面的回归,亦是“良知”维度的回归。。”

毋庸置疑,这种赞同之声,同样映射了广大读者的心声。然而,在叙述国民政府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篇章时,以“我军“相称,此非阎著之首创。实则,早在拙作《历史的路标》中,已有类似观点提出。”

南方某刊的文章中,惯于运用引号(此处所提及的常识与良知,实则无需加引号),对“突破“一词被引号括起,意在表明作者持保留态度。然而,为了便于该领域的资料积累,我不敢自诩,特此简述我拙著中与此相关的一鳞半爪。

《历史的路标》乃是我受相关部门委托,为武汉市江岸区编纂的一部地方革命历史著作。其旨在强化青少年与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该书于2005年4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这一章节中,我特意增设了《保卫行都与红色天神》一节,以三千余字的篇幅详细描绘了武汉保卫战的概貌。在该节中,我共运用了六次“这一表述”。我军在称呼方面,此次战争,我国共动用了110万军力,均为当时国民政府从正面战场紧急抽调的精锐部队。田家镇要塞的防御战尤为惨烈,两千余官兵英勇牺牲,尽忠报国。机枪排长袁次荣誓死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仅剩孤身一人,最终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在描述这段悲壮历史时,唯有这一英勇事迹令人感慨。典型情节我对袁次荣用了“”我们的英雄”这个称谓。

张自忠、郝梦龄、陈怀民、刘家麒等抗日英魂,因在武汉江岸区均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道路,他们或许曾在此地留下足迹,或许在捍卫武汉的空中激战中英勇捐躯,亦或是武汉的子民。鉴于此,我以《江之上,国有殇》为题,特为他们撰写了一章。此章详细描绘了他们悲壮殉国的经过,其中亦不乏对英勇事迹的深情追忆。我军”或“我方使用“的”字,不仅能彰显必要的史学良知,亦便于文字的书写。

此外,位于汉口的解放公园内,安放着一座纪念抗战时期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烈士的墓群。这些安息于此的英灵,绝大多数是在捍卫武汉上空战斗中捐躯的苏军飞行员。我在所著之书中,特辟专章记录了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在完成这些篇章后,红色天神在缅怀那段英勇事迹的同时,文章又以简短的篇幅概述了美军航空队支援中国的历史,篇名定为《永远不可忘记》。这一章节之所以命名如此,是因为许多人未曾意识到,两千余名美军飞行员长眠于中国的土地上,这一数字远超苏军烈士的数量。我们绝不能继续对这段历史进行不公正的评价,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国人民抵御侵略而英勇献身的庞大外国英雄群体。因此,我并不认同这仅仅是“画蛇添足”。

作者与郝梦龄将军女儿合影

(原载《长江航运报》)

【附录】

将军百战死

任蒙

谈及八年抗战,张自忠这个名字无疑令人心生敬意。或许有读者并不熟知他英勇殉国的详细过程,但众所周知,在抗战中,共产党军队中为国家捐躯的最高将领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山西便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左权县。至于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军人便是张自忠。因此,江岸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张自忠路,而全国众多大城市也都有纪念他的张自忠路。

总司令身先士卒

1938年底,武汉陷落。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同时将参与武汉保卫战的主力部队部署于鄂西地区,并将第五战区司令部迁至湖北老河口。自1939年至1943年,历时五年,日军为消除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并打通通往重庆的水路,陆续集结数十万兵力,在鄂西与中国守军展开了三次规模庞大的战役,这些战役分别被铭记为随(县)枣(阳)会战、枣(阳)宜(城)会战以及鄂西会战。

张自忠将军,乃当时鄂西抗日战场上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担任33集团军总司令一职,同时兼任59军军长。不幸的是,在1940年5月举行的枣宜会战中,将军英勇捐躯,牺牲于湖北宜城县襄河之畔。

滔滔汉江,蜿蜒流过湖北,这段水域亦称襄河。当五月来临,本是南国风光最为旖旎的时节,群山郁郁葱葱,麦田青翠欲滴,油菜花金黄一片,然而在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上,却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每一株树木、每一块石头都沉浸在肃杀的沉寂之中。

日军部署了六个师团,分三路对襄阳发动围攻,并企图侵犯宜昌。面对此威胁,中国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迅速集结了23个军,全力迎战日军,旨在捍卫鄂西领土,确保宜昌不失,并守护通往重庆的门户。

生死决战时刻!

张自忠敏锐地察觉到了战场形势对我方的严峻挑战。彼时,他身为第五战区的右翼兵团总司令,不仅统率着33集团军,还额外接管了两个集团军及其他部队的指挥权。然而,这些临时编入的“客军”布防零散,联络不畅,指挥不力,各自为战,真正听命于他的,唯有原本所辖的两个军。

5月1日,战鼓尚未擂响,张自忠便亲笔致信其麾下高层军官:

观察近期形势,敌人似乎意图再次试探我们的底线。一旦敌人侵犯,兄长即刻将前往河东,与弟等并肩作战,共同献出生命。国家已陷入如此境地,除了我们为之献身,别无他法。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守这份决心,我们的国家以及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绝不会被区区三岛倭寇所吞噬。对于为国家民族献身的坚定信念,无论大海不涸,石头不烂,都决不丝毫动摇,愿与各位兄弟共勉。

战事伊始,前线部队遭受了惨重伤亡,张自忠司令官焦虑万分。5月6日的夜晚,他在集团军总部紧急召集会议,明确表示翌日将亲自渡河,亲临前线督导战斗。众人虽深知总司令个性坚韧,且对此次战役志在必得,却未料到他竟会如此决然行事,此举实属极其冒险。加之将军已届49岁之年,岂能身临险境,亲赴战场一线?因此,大家皆感震惊,纷纷劝阻他留在总部,稳定指挥大局。有人提议请副总司令冯治安代为过河,然而冯治安的电话回复却表示,彼处局势亦发生变故,他自身无法抽身。冯治安也力劝张自忠不必亲自冒险,但张自忠的决心已定。

张廉云2005年致作者信

与阵地共存亡

翌日破晓,繁星点点,张自忠率领精锐小队,趁着月色余晖,以江面轻雾为掩护,巧妙地渡过汉水,抵达河东一线,亲自指挥部队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张自忠便以这样的姿态,每逢面临生死攸关之际,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亲自率领部队奋勇冲锋,侵略者将他视为不共戴天的死敌。

1933年,他率部于长城的喜峰口英勇奋战,手持大刀与全副武装的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之役。

1938年,他率领部队投身临沂抗战,战况尤为惨烈。我方将士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几乎是以空手之躯与敌军拼杀,而张自忠将军却始终坚守前线指挥岗位。不少部队整连整营的战士壮烈牺牲,但他未曾退后一步,直至将赫赫有名的日本坂垣师团打得丢盔弃甲,全线溃败。

随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徐州的撤退还是武汉的撤离,他的部队始终是最后一个离去的。他亲自殿后,沿路悉心收留伤员,并安排车辆载送他们,而他自己则常常与士兵并肩徒步前行。

张自忠名言:“兵未动,官先动在严寒的三九时节,他率先赤裸上身,挥舞刀剑,进行着激烈的砍杀训练;而在酷暑的三伏,他率领部队进行艰苦的强行军演练,始终身先士卒。因此,他赢得了“勇冠三军”的美誉。扒皮将军”的浑号。

此次,张自忠亲率部队奔赴前线,奋勇向北挺进,意图截击日军,战局由此出现转机。然而,由于上级指挥部门对敌情作出了误判,紧急电令张自忠转向南进,导致部队不幸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为破除敌军的围困,张总司令下令部队即刻夜以继日地疾行,步调一致,严禁任何一人掉队。战士们将白手巾绑于臂膀,以便相互辨识。行进中,严禁交谈、吸烟以及产生任何撞击声。若遭遇敌军,未得命令不得擅自开火。尽管初夏之夜凉意逼人,天空中飘洒着细雨,士兵们的军装尽皆湿透,但在张总司令的带领下,全体将士如同衔枚马衔,悄无声息地继续前行。

5月14日的夜晚,张自忠所率领的部队历经重重包围,终于从方家集突围而出,抵达了名为罐子口的山隘。此地地势险峻,敌方若欲南进,此山口便是必经之路。张自忠果断下令,趁敌人疏于防范之际,指挥部队勇猛冲击,成功从敌人手中夺取了这一战略要地。

日军察觉到罐子口阵地失守,加之得知张自忠将军正在前线指挥作战,遂加剧了对我们的包围力度。至5月16日,敌军再下一城,占领了附近一座山头,并在山上架设大炮,对我方阵地进行猛烈轰击。炮弹如同滚雷般呼啸而至,势不可挡。

炮火停歇后,敌步兵涌上。

张自忠将军亲自率领两个手枪连奋勇冲击敌阵,官兵们目睹总司令手持武器,身先士卒,无不士气高涨,奋勇争先。一番激战后,敌军迅速被击退。然而,不久之后,敌军重新集结力量,再次向我方阵地发起猛烈攻势。

张总司令严令部队:弹药告罄,便以刺刀奋勇拼搏;刺刀损毁,便以大刀挥舞斩击,手持石块猛击,直至用牙齿咬紧牙关!务必誓死捍卫阵地!!”

战斗又打了半天,将士已牺牲大半,张自忠的左肩也被弹片击中,鲜血从他的呢子制服中渗透了出来。身边的人连忙要喊人来为他包扎,却被他大声制止道:“无妨,不必大惊小怪!”

战局日益严峻,张自忠不幸头部中弹,部下们纷纷劝他撤离战场。

“谁都可以离开,我必须留下。张自忠坚定,无人愿离。

瞬息之间,敌军涌至我方阵地。张自忠接连遭受枪弹袭击,右胸不幸被弹穿。此刻,他已身负七弹之重。

举国齐哀

1940年5月16日,正午时分13点15分,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英勇牺牲,留下了悲壮的一页。

日军将将军身上的手表、钢笔以及名片(名片上印有他的军衔)逐一取下,对其遗体进行了确认。随着将军的遗体被缓缓抬离战场,日军命令全体官兵整齐列队,以此庄重的方式向这位顽强不屈的对手表示敬意。

继而,日军以酒精对遗体进行彻底清洁,并以白布将其妥善包裹,将其安置于方家集的一座庙宇之中。他们还在遗体前立起一块木牌,上面书有:张自忠灵”。

夜雨倾盆,天地同悲。

噩耗至重庆统帅部,蒋介石下令:见人见尸在风雨交加的夜晚,33集团军毅然派出两连精锐,巧妙地渗透进日军严密控制的区域,成功夺回了将军的遗骸。

张自忠将军的灵柩在宜昌东山草堂驻留了三日,期间,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地前来悼念。其中,许多年长者亦纷纷走上前,争相以敬意献上鲜花和祭品。龙杠民众为张自忠将军抬棺,赋予了他最为崇高的丧葬礼遇。

紧接着,将军的遗体乘坐民风号专轮从宜昌起航,驶向重庆,举国上下为之哀悼。宜昌城内各阶层民众纷纷走出家门,沿着航线举行公祭,泪水涟涟,为这位民族英雄送行。就在此时,敌机突然飞临,轰鸣声震耳欲聋,然而无人因之退缩,公祭活动依旧庄严进行。

轮船沿江行驶,途经巴东、巫山、云阳、万县、忠县、涪陵等地,每至一地,江畔均举行了庄重而隆重的祭奠仪式。

江河之畔,群山庄严肃立,共同哀悼那永恒不灭的英魂。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