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敢为:劳力士不敢干的,帝舵“都敢干”
【引言】
你知道吗?就在全球名表市场逐渐冷却的背景下,有一个品牌逆流而上,它的热度甚至隐隐压过了它的“亲兄弟”,那个被称为奢侈品标杆的劳力士。这个品牌就是帝舵,一家长期被认为是劳力士的“影子”的手表品牌。最近,帝舵发布了一款令人耳目一新的手表——碧湾计时“碳纤25”,这让人们再次重新审视它的定位:是甘当配角,还是决心成为全新的主角?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劳力士退场,帝舵却出现在了F1的赛道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第一高潮】
帝舵和劳力士一直有种“亲如兄弟”的微妙关系,听起来无比和谐,但实际却充满对立。当劳力士选择不参赛时,帝舵却主动扯着F1小红牛车队的衣角高调入场。有人认为这是不自量力,也有人称赞这是敢于挑战的魄力。劳力士历来注重低调华丽,而帝舵则偏爱热血与激情。比方说碧湾计时“碳纤25”,它采用碳纤维表壳,这种材料的特色是轻便却坚固。数据摆在这里:整块表仅77.5克,比普通碳纤维手表还要轻。这是否意味着帝舵准备走一条与劳力士截然不同的路线?但问题来了,碳纤维虽炫酷,它的受众真的广泛吗?还是仅仅打了一场噱头营销的漂亮仗?
【发展过程】
从碧湾陶瓷到碧湾计时“碳纤25”,帝舵近年来频频推陈出新,显然野心勃勃。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全是赞美之声。有人表示,这不过是劳力士用来开拓市场的另一个渠道;也有人说,帝舵是独立品牌,凭着其独特风格已经赢得了大量粉丝。比如,这款碧湾计时“碳纤25”的设计语言与F1赛车的涂装高度契合,熊猫盘、蓝白配色、再辅以皮胶复合表带,这种创新设计特别吸引年轻一代。毕竟,生活已经够枯燥乏味了,一块有故事、有个性的手表,大概是这个快节奏时代能够带来的一点点仪式感。但是价格方面,59600元的公价,已经让它站在了欧米茄、百年灵的对赛跑线上。问题来了,一块帝舵表真的值得这个价位吗?消费者怎么看?
【第一低潮】
纵使帝舵风头正劲,但市场对它仍存有疑虑。比如,有人调侃帝舵的设计,认为它就是顶着劳力士的光环在贩卖情怀。的确,从品牌商业战略来说,帝舵和劳力士确实有着某种协作关系。劳力士素来以经典和严谨著称,走的是奢侈投资路线,而帝舵显然更活力四射,目标群体也更年轻、敢于尝鲜。但在这个点上,却暗藏着一个隐患:设计再前卫,也只是“帝舵版劳力士”。就拿MT5813机芯来说,这是百年灵的B01机芯帝舵版本,虽然性能过硬,却被嘲讽为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帝舵通过加强设计感吸引用户,但在技术上却难以真正超越同类产品。那么,绕不开的品牌关系,是帝舵的加分项,还是它难以逃脱的宿命?
【第二高潮】
然而,故事的反转总是意料之外。就在市场质疑声不断时,帝舵用实际表现回击了这个尴尬的关系。碧湾计时“碳纤25”不仅备受好评,还成功搭上了F1赛车这条高调的国际舞台。反观劳力士退出F1的时间节点,就是帝舵果断入局的小红牛车队。而后续发展更是令人惊叹:帝舵不仅为车队打造量身定制的“2025版赛车涂装”,还推出了限量2025只的“碳纤25”。这种玩法抓住了市场的兴奋点,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帝舵“敢玩”的形象变得鲜明起来。而且,在各项手表性能中,帝舵提升了摆轮标准,从天文台的+6/-4秒,优化成+4/-2秒,甚至超过多数高端设计。难得一见的极致性能,让它赢得了许多手表爱好者的青睐。问题不止于此,帝舵是否真的能通过这次市场逆袭从“劳力士影子”跃升至独立大牌?
【第二低潮】
但正当人们以为帝舵能够顺利走出劳力士的影子时,它却遇到了一个新的矛盾:市场分歧加剧。一些劳力士忠实用户认为,帝舵虽标榜创新,却永远摆脱不了劳力士的幕后操控,导致品牌定位模糊。一部分消费者希望帝舵价格维持中端市场,但帝舵却在产品线中不断冲击高端定位,甚至开始和万国、欧米茄抢市场。有趣的是,还有不少消费者提出了一个意外的难题:帝舵大力宣传它的F1合作款,但那些对赛车文化并不熟悉的消费者会真正为此买单吗?加上国内炒表风头不再,帝舵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因为过度创新而受到一定的打击。更深一层来看,如果它过于强调年轻定位,那些追求经典的老消费者是否会因此流失?
【写在最后】
帝舵正在创造它自己的传奇,但这条路上显然并不平坦。它推出的高定款,是一场勇敢的尝试没错,但也暴露了它试图冲击高端市场的焦虑。如果说“Born To Dare”是帝舵的品牌标语,那么它的“敢为”确实做到了:从陶瓷到碳纤维,从赛车到赛艇,帝舵的跨界注定让它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但与此同时,这些以技术和设计为导向的炫酷操作,会否反噬自身?毕竟一个品牌要走得稳,还得让市场认同它的核心价值。是技术派?是追新潮?还是回归经典?帝舵需要给消费者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小编想问】
帝舵一直标榜自己与劳力士不同,但你觉得它真的是“天生敢为”,还是间接享受着劳力士的光环?帝舵碧湾计时“碳纤25”要价近六万元,你认为这是花钱买创新,还是花钱买品牌溢价?究竟什么才是消费者买单的核心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