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粽子式穿衣到服务标兵 北方铁路姐妹花的蜕变记
从"包粽子式穿衣"到服务标兵 北方铁路姐妹花的蜕变记
去年冬天,北方某铁路客运段新招的23名女列车员里,有17个来自农村。这些姑娘们刚报到时,车长老张看着她们粗糙的双手和晒得黝黑的脸庞直摇头:"进京列车的形象关都过不去啊!"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来自河北农村的小王。这姑娘干活实在,可总把制服穿得像粽子——毛衣裹衬衫再套制服,三层布料勒得腰带都快崩开。有次验票时急得直跺脚:"车长!我后背刺挠得跟蚂蚁爬似的!"老张跟着去休息室一看,当场笑出眼泪:"大妹子,你这是要跟制服较劲啊!"手把手教她先穿贴身衬衫,再套薄毛衣,最后套挺括的制服外套。第二天小王验票时步子都轻快了:"您这法子神了,现在能甩开膀子干活了!"
类似的故事在班组里传开。来自陕北的翠花总把"您好"说成"额滴好",被乘客投诉过三次。老张专门请来播音员同事,每天午休时带着她们对着镜子练口型。三个月后,当翠花用带着陕北口音的普通话说出"需要热水吗?"时,硬是让邻座的大爷竖起了大拇指:"这姑娘,中!"
最让人佩服的要数来自甘肃的小李。这丫头初来乍到总穿错制服扣子,有回被检查组逮个正着。可人家不服输,把《铁路客运规章》抄得比乘务日志还厚。现在整个班组都跟着她学"三查制度":查领口扣子、查衣摆平整、查名牌端正。前些天有位老铁路退休职工上车,盯着她们整齐划一的制服直念叨:"当年我们当列车员那会儿,哪有这讲究!"
这些姑娘们的蜕变,要从段里推行的"星级乘务员"制度说起。每月考核不光看业务,还要比仪容仪表。来自山东的列车长秀芹有绝招——在休息室挂了面大镜子,谁的制服不整就被"请"去照镜子。渐渐地,姑娘们养成了习惯:出乘前对着镜子理三遍衣领,验票时先检查制服扣子。
今年春运期间,这群姑娘干出了件漂亮事。有趟进京列车上,几位外国游客弄丢了护照。外语最好的小刘带着姐妹们,愣是用手机翻译软件帮着联系使馆。事后老外竖着大拇指在意见簿上写:"Chinese railway, professional!"现在整个段里都传着这句话,成了姑娘们的口头禅。
当然,改变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有次小王把熨斗温度调太高,新制服烫出个大泡。姑娘们围着她抹眼泪,老张却拍板:"走!咱们跟食堂借蒸锅,拿蒸汽熨衣服!"结果整晚的蒸汽声里,二十多件制服焕然一新。现在段里流传着新顺口溜:"进京列车三件宝,熨斗镜子小剪刀,制服笔挺精神好,旅客夸咱像模特。"
这些变化背后,是铁路服务理念的升级。就像最新招聘的00后列车员小赵说的:"现在我们不光要当乘务员,还要当旅客的'旅途顾问'。"这话在暑运期间得到验证——当她们用自制的"乘车宝典"帮大学生找到研学路线时,车厢里响起的掌声比任何奖励都珍贵。
(本文参考了铁路客运员培训规范及高铁服务创新案例,部分服务细节源自一线乘务报道)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