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强势出击!中国独善其身,五常格局暗流涌动
最近这国际舞台,真比电影还热闹。
普京突然跑到阿拉斯加,对着全世界说,我愿意立法保证,“永不进攻欧洲”。
这话听着挺吓人,感觉像是要大结局了。可你细品,他后面还跟着条件呢:乌克兰军队得撤出顿巴斯,而且永远不能加入北约。
这哪是求和,这分明是将军,直接把难题甩给了欧洲和美国。
另一边,特朗普也坐不住了。
他嚷嚷着要搞个美俄乌三方会谈,要把法国、德国、英国这帮老欧洲全撇开。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为了选票,还是真惦记着那个诺贝尔和平奖?没人说得清。
反正,这一下子,欧洲那帮人彻底慌了。
感觉自己像是被大人谈事时赶出房间的小孩,被美俄两个大玩家彻底边缘化了。他们内部也乱成一锅粥,今天吵着要不要出兵,明天吵着援助给多给少,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整个西方世界,就像一出吵闹的舞台剧,每个人都抢着当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可就在这帮人吵得不可开交,抢着上头条的时候,我们这边在干嘛?
我们不吵,也不上台表演。
就闷头干一件事:扫货。
彭博社都惊了,发文章说,中国正在用“历史性”的低价,疯狂买进俄罗斯的石油。咱们8月份的进口量,一下子猛增了四倍。隔壁的印度,前阵子还买得挺欢,结果美国人一施压,立马就缩回去了。
只有咱们,不理会那些外部的噪音。
外交部发言人就一句话:这是正常的商业合作,别啥事都往政治上扯。
说实话,这话说得有底气。
这种时候,市场就是市场。你有困难,你的货便宜,我需要,我就买。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捡便宜,这是在给咱们国家的能源安全上了一道厚厚的保险。
而且,这买卖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你可能听过一个词,“西伯利亚力量”。
这不是什么科幻片里的武器,而是一条条实实在在的天然气管道。1号线早在几年前就通气了,把俄罗斯远东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过来。现在,更厉害的2号线也在谈。这条管道要是建成,每年能多送过来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像一根钢铁造的能源大动脉,从陆地上直接跟我们连在了一起。以后,什么马六甲海峡有点风吹草动,跟咱们的能源供应关系就不那么大了。我们的发展,不会再轻易被别人在海上“卡脖子”。
有能源专家分析说,这几步棋走下来,不光是保障了供应,更重要的是稳住了我们国内的能源价格。外面打得天翻地覆,油价气价坐过山车,咱们这边的冲击就能被大大减弱。
这棋下得可真大。
当然,我们的布局,眼光也不只盯着那点石油和天然气。
你有没有发现,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到处喊话,希望中国能出来为乌克兰的安全“做个担保”的时候,我们这边始终没接这个话茬。
为什么?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有更大的舞台。
这个舞台,叫“上海合作组织”。
在这个组织里,没有西方国家,咱们和俄罗斯是核心。这里不搞军事同盟那一套,但大家会定期搞个“和平使命”联合军演。这传递的信号很明确:我们这帮朋友,有能力自己维护这片地区的安宁。
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越来越把上合组织当成战略依靠。伊朗也正式加入了进来。你看这个朋友圈,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形成了一股谁也无法忽视的力量。
这是一种全新的玩法,跟西方那种拉帮结派的模式完全不同。
如果说,能源合作是脚踏实地的现在,上合组织是区域稳定的基石,那还有一个更科幻的布局,已经悄悄展开了。
那就是北极。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的冰融化了,露出了一条传说中的“北极航道”。从咱们这儿去欧洲,走这条道,比走传统航线近了差不多一半。
这条航道,我们叫它“冰上丝绸之路”。
现在,中俄正在联手开发这条航道。我们的远洋货轮已经好几次成功穿越了。俄罗斯在北极开采的天然气,也通过这条航道运出来。
这不仅仅是一条新的贸易路线。
它意味着,我们正在和俄罗斯一起,在一个全新的战略空间里,书写未来的规则。
这盘棋,已经下到了很多人看不懂的地方。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俄罗斯现在是不是对我们言听计从了?
其实,普京的心态特别复杂。
一方面,他太需要我们了。经济上,他的能源得靠我们买单才能活下去。外交上,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围堵,他需要我们站在一起,给他撑腰。
但另一方面,他又有点“提防”我们。
他担心我们过早地坐上谈判桌,会抢了他的风头,削弱他作为主要玩家的地位和筹码。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
普京在阿拉斯加抛出那个提议后,先是跟自己的传统盟友通了气,过了好一阵子,才跟我们这边沟通。
这种微妙的时间差,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离不开你,又怕你太强。
说白了,他需要一个强大的伙伴,但又不希望这个伙伴强大到让他觉得自己成了配角。
不过,这种矛盾心态,反过来也证明了一件事:我们的分量,已经到了一个让棋局另一端的主角都不得不掂量再三的地步。
当牌桌上的玩家还在为一时的得失激烈争吵时,真正的高手,早已在布局棋盘之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