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改编八路军,毛主席尤为重用徐向前:他的能力绝不限于副师长
1937年8月底,洛川会议后,红军被正式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的第八路军。紧接着,新上任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向全军发布了动员大家抗日的命令。
八路军将士们决心上战场拼命,发誓赶走日本鬼子,夺回被占的土地,为了咱们中国的独立自主、幸福安宁,会一直战斗到最后。
很快,改编完成的第115师、120师和129师便接二连三地渡过黄河,向着抗日的最前线出发了。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这个番号改编过程虽然看起来挺顺畅,但其实背后国共两边经历了很长时间、很不容易的争论、磋商,甚至还有军事上的较量。
但是,和外界那些预料到的困难和考验比起来,红军队伍里接受整体改编的想法变化也挺不容易的。一方面,战士们心里头不情愿把原来的番号、帽徽这些换成以前敌人的样式;另一方面,部队精简后,好多指战员都被安排到了下面,这让不少人觉得挺憋屈。
那时候,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在原来的部下改编成的129师里当上了副师长,这事儿一度让好多四方面军出来的干部都挺纳闷。
【①“特殊”的129师】
在刚开始改编成八路军那会儿,要是看看红军那时候的干部队伍和地方上的士兵人数,多建几个师的编制也完全没问题。只不过,蒋介石那边态度可不怎么好。
红军计划好之后,全军合并成一个大队,设立了一个总的指挥部,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担任正副头儿。这个大队下面有四个大军,分别由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带领,这四个大军又分成十二个师,再往下细分为三十六个旅。
国军那边提出的计划是,红军只能分成2个师、8个团,总共大约1万5千人,而且师上面不再有军和总指挥部,这两个师直接归西安行营管。说到军官安排,师长可以由红军自己选,但副师长以下的军官都得由南京那边来派。
很明显,四个军和两个师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这也让改编谈判的第一次“交锋”以不愉快收场。
后来,为了快点去前线打日本鬼子,红军做了些调整,原先打算的4个军12个师,改成了由红军三大块和陕北的第27到31军合起来,变成4个师、12个旅,总共大约7万人。这4个师的领头人还是林、贺、刘、徐这四位。
后来,因为宁夏战役的情况变化,再加上抗日战争眼看就要打响,红军在1937年3月不得不做了最后一次妥协,就是把红军整编成三个主要的师。如果这个提议还是不被接受,红军就会自己宣布改编的结果,并且自己带头抗日。
最后,在1937年3月8日这天,两边经过好一番商量,总算是达成了共识。虽说徐向前在最后一刻没能当上师长,但能跟被称为“军神”的刘伯承一起工作,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特别乐意。
在长征路上,我跟刘伯承同志待过一段时间,对他挺有认识的。他这个人行事正直爽快,心胸宽广,考虑周全后就果断行动,军事上的学问和指挥打仗的本领都很高强。能再次和他一起工作,我心里真是挺乐意的。
和115师、120师比起来,129师的情况要稍微复杂点。从人员组成上看,129师主要是原来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1军,再加上一部分陕北红军,总共有大约1.3万人。不过呢,要是去掉留在陕甘宁边区防守的部队,129师能真正出动的兵力就只有9100人了,这个数目是115师和120师各自兵力的三分之二左右。
兵力上的差异,主要还是因为早先红四方面军在过草地时分开了队伍,并且在宁夏的西路军战役中损失惨重。特别是打河西走廊那一仗,红四方面军的主力红9军、红30军,还有一方面军的红5军,都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要是四方面军能自己组成一个师,那徐向前当师长就是水到渠成,大家也都盼着。但实际情况是,129师是由好几支队伍合起来的,所以让红军的总参谋长刘伯承来当师长,徐向前做副师长,这样的安排也挺合适。
另外,当西路军在宁夏的战役遇到困难时,刘伯承被任命为“援西军”的领头人,他接到命令,要带领以后成为129师主力的红4军和红31军,从陕西的淳化和三原紧急出发,不分白天黑夜地快速前往河西走廊。
这种时候,老是临时换领导可真不行,这可是军事上的大错误:一方面,整个指挥团队得大变样;另一方面,部队的战略战术又得重新磨合。相反,要是还保持刘伯承当师长、张浩当政委的老搭档,再加上回来的徐向前副师长,那部队就能稳稳当当的,还能让厉害的人一起使劲儿。
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表明,刘伯承的机智加上徐向前的冷静,让129师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②从不局限于“副师长”的徐向前】
要说一下的是,当129师的第一任政委张浩因为生病去后方休息后,刘伯承主动跟领导提议,说要不让徐向前来当师长或者政委,和他一起搭档工作。
不过,那位坚持“要多用,还要用在关键处”理念的教官,没有采纳刘伯承的建议。他觉得,徐向前的本事大着呢,绝不仅仅能管好129师,也不仅仅适合当个“副师长”。
八路军刚开始的时候,领导特地选了徐向前去山西做团结抗日的工作,跟阎锡山还有晋绥军的老乡们打交道。等到129师接到命令去山西抗日,徐向前才带着在五台活动的八路军769团回到了129师。
在徐向前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展现出“多方面才能”之后,紧接着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领导又给了他“重用”。
太原被日军占领后,徐向前带着129师的一部分队伍,不跟大部队一起行动了,他们跑到和顺县西边的山里头打游击战,帮着守在榆社的汤恩伯部队对付日军,还在晋东南那块地方建了个根据地。到了第二年4月,徐向前又领着129师和115师的部分人马跑到河北南部,建立了冀南的抗日根据地。
教员对徐向前单独带队并迅速打开新局面的本事非常有信心。所以,尽管徐向前是129师的副师长,但他从不只是待在指挥体系里,而是经常被派出去独自带兵打仗。事实证明,不管在哪里,徐向前带领的部队打出的成绩,一点都不比八路军的其他主力部队差。
1938年年初时候,因为韩复榘没打就跑了,山东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给占了。为了稳固抗日的地方,教员赶紧又叫徐向前快去山东,让他来领导黄河北边、山东里面还有冀鲁边那儿的正规军和游击队,一起继续打鬼子。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徐向前带领的山东队伍、肖华指挥的抗日冲锋队,还有陈光所率的苏鲁豫抗日大队,他们三支队伍一起,成为了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三大坚强支柱。
徐向前带领的山东纵队,因为人多势众且能打胜仗,被国军高层叫做“徐向前率领的八路军部队”。
没过多久,徐向前和罗荣桓、朱瑞等人接到任务,他们要组建并带领八路军的一个纵队,来统一管理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队伍。就在短短一年里,尽管日军不断扫荡、围攻,形势严峻,但这个纵队的人数非但没减少,反而从8万多涨到了15万。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在徐向前和罗荣桓的努力建设下,山东根据地渐渐变成了我军最牢靠、最接近战场的大后方,不停地为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输送兵力和物资。教员对他们取得的卓越战功也是赞不绝口。
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山东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③唯一指挥过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元帅】
1940年6月,在“七大”要开始的时候,徐向前接到命令匆匆回到延安参加。会议结束后,他本该带着新一批干部去山东根据地,可没想到,在走到延安南门那条山路上时,马突然受惊,结果他不小心摔断了小腿骨头。
由于这次意外情况,罗荣桓接手了山东根据地的全部工作。徐向前在康复后,因为身体状况不太好,不能再长途旅行和辛苦奔波,所以教员安排他和贺老总一起,负责指挥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合并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徐向前担任了副司令员和参谋长的职务。
得说说的是,这支以八路军120师为主力组建的陕甘宁晋绥联防部队,帮徐向前元帅创下了两个挺特别的纪录:他成了唯一一个指挥过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元帅,而且在整个抗战时期,他指挥的部队数量也是元帅中最多的。
在保卫工作的联防队伍里没待多久,徐向前又被教员安排去抗日军政大学当校长,目的是为革命培育源源不断的接班人,同时也监督那些战将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当一向内向、不怎么说话的徐向前主动说出自己觉得不适合办军校的原因时,教员给了他满满的信任。
向前同志啊,你既当过师范生,又是黄埔出身,还有实战经历,办学校能有啥大问题?就这么定了,你去吧!以后战斗还多着呢,咱们总得反攻嘛!
事实证明,老师挑的人真没错。看看徐向前在八年抗战里的经历,从山西一路走到冀南、山东,最后还到了延安。不管是搞统一战线、带兵打仗,还是建根据地、办军事学校,徐向前担的担子最重,可做得也是最好。
大家常叫他“百姓元帅”,不过别看他穿着普通,其实他有着非凡的勇气和职业革命家的过人本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