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唯一航母退役!普京沉默签字 修八年烧56亿,俄航母终变废铁!
摩尔曼斯克港的淤泥里,躺着一艘锈迹斑斑的六万吨钢铁巨兽。它是俄罗斯最后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身上布满维修留下的焊疤和补丁。2025年7月26日,俄罗斯《消息报》突然宣布:这艘航母的维修被永久叫停,关键设备将被拆下来装到其他军舰上,船体要么贱卖,要么当废铁切割。消息一出,全球哗然曾经象征苏联红海军荣耀的巨舰,最终连个体面的告别都没等到 。
就在官宣放弃航母的第二天,俄罗斯取消了海军节阅兵。普京在视频讲话中反复强调“海军信心”,却全程避开“库兹涅佐夫”这个名字。镜头前,他语速缓慢,眉头紧锁。这种沉默,比任何宣言都更直白地承认:俄罗斯的航母时代,彻底终结了 。
“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史,像一部连环事故纪录片。2018年,承载它的PD-50浮动船坞突然断电沉没,70吨重的吊车像陨石一样砸穿飞行甲板,留下直径5米的大洞。修甲板的钱还没凑够,第二年又因工人焊接时一颗火星引燃油管,大火烧了24小时,2名工人死亡,14人重伤,500平方米的舱室烧成废墟 。
卫星照片更让俄罗斯人扎心——连续三年,航母在船厂的位置纹丝不动,甲板上的锈迹越来越厚。西方军事博主甚至给它起了个绰号:“摩尔曼斯克纪念碑” 。
“库兹涅佐夫”号的悲剧,本质是苏联工业遗产崩盘的缩影。这艘航母诞生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苏联解体时,俄罗斯连夜把它从克里米亚开回本土,却带不走背后的产业链。航母用的特种钢材、蒸汽锅炉、阻拦索技术,全卡在乌克兰手里 。
如今俄乌交恶,俄罗斯连防冻涂层都搞不定。动力舱的锅炉修了又坏,航行时黑烟滚滚,2016年远征叙利亚时被英国媒体嘲笑为“烧煤船”。舰载雷达更惨——荷兰芯片断供后,俄工厂只能用民用显示器替代,导致探测距离缩水30% 。
俄罗斯船厂的老化程度比航母还严重。70%的设备超龄服役,年轻工程师连3000吨护卫舰都造不利索。一位退休总工接受采访时苦笑:“苏联时代我们有8万人造航母,现在凑800个懂焊接的都难” 。
比生锈的航母更严峻的,是俄罗斯舰载飞行员的凋零。目前全国仅有30名具备航母起降资质的飞行员,而美国有1200人,连中国都培养出200多名精锐。这些“国宝级”飞行员常年没有真航母可练,只能挤在亚速海边叶伊斯克基地的模拟器上刷经验 。
训练设备也捉襟见肘。专用的苏-25UTG教练机只剩个位数,飞行员被迫用宝贵的苏-33和米格-29K实机训练。这些战机比飞行员还老,苏-33还是苏联解体前的设计,零件早已停产。2023年一次陆地模拟着舰中,因系统延迟导致起落架折断,损失一架米格-29K,让本就脆弱的航空兵雪上加霜 。
俄海军内部报告显示:279舰载机团已有70%飞行员转岗或退役,新兵平均飞行时长不足100小时。有军官悲观预测:“就算明天航母修好,我们也找不到人开飞机” 。
“库兹涅佐夫”号姊妹舰的命运,成了最残酷的对照组。同样诞生于乌克兰船厂的“瓦良格”号,2002年被中国买下时还是个生锈的空壳。但中国投入十年改造,不仅让它变身辽宁舰服役,还借此突破甲板钢材、阻拦索、舰载机适配等关键技术,形成完整产业链 。
如今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用上电磁弹射,而俄罗斯还在为生锈的锅炉发愁。更让俄罗斯纠结的是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俄媒曾建议采购中国歼-35舰载机。这款五代机专为滑跃甲板优化,双发设计比米格-29K更可靠,且中国产能充足。但俄海军高层顾虑重重:用中国飞机会不会泄密?大国的面子往哪搁?
压垮航母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笔经济账。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测算:彻底修复需要15亿美元,相当于4艘22350型护卫舰,或48套“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系统。而在俄乌冲突每天烧掉5亿美元军费的当下,这笔钱投到战场能撑三周 。
俄海军内部报告说得更直白:2022年“莫斯科”号巡洋舰被两枚反舰导弹击沉,证明大型舰艇在现代战争中是活靶子。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的结论更犀利:“与其修老古董,不如造无人舰群” 。
“库兹涅佐夫”号的残值,成了俄罗斯最后的算盘。有人提议效仿2004年“戈尔什科夫”号模式——名义上1美元卖给印度,再赚30亿美元改装费。但如今印度正被美国施压,特朗普政府刚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惩罚其购买俄能源武器。印海军也已用法国“阵风-M”替换问题频发的米格-29K,对俄技术失去信任 。
拆解则是更残酷的选择。这艘载着苏联红海军梦的巨舰,可能会被切割成4000吨废钢,按当前行情价值不到600万美元。有俄网民自嘲:“拿卖废铁的钱多造几枚‘锆石’,说不定还能吓唬北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