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资到掌控:安踏如何通过股权设计“驯服”迪桑特中国?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合资而非收购:安踏的“中国区精准手术刀”
2016年安踏以54%控股的合资模式切入迪桑特中国,这种设计既规避全资收购风险,又锁定中国区独家经营权。关键点在于:日本母公司保留全球品牌所有权,而安踏通过股权优势+协议条款实现对中国区设计、生产、销售的全链条控制。这种“区域深耕”策略成为安踏多品牌战略的典型样本。
供应链本土化:合资公司的“造血密码”
早期依赖进口导致供货延迟,安踏迅速将自产比例提升至80%以上,通过本土化生产解决供应链痛点。这一举措不仅缩短交付周期,更将毛利率提升至行业高位。副线品牌“迪桑特高尔夫”的推出,进一步验证安踏对本土消费场景的精准把控能力。
私有化风暴中的“防火墙”设计
2024年日本伊藤忠商事私有化迪桑特全球业务时,安踏早已通过合资协议锁定中国区控制权。尽管安踏持有日本母公司7.4%股权获利超10亿,但中国区运营完全独立。这种“股权嵌套”设计确保即便全球所有权变更,也不影响安踏在中国市场的既得利益。
多品牌帝国的权力游戏规则
迪桑特中国年营收突破百亿的背后,是安踏“控股不买断”战略的成功:既保持国际品牌调性,又注入本土运营基因。对比FILA全资收购模式,迪桑特的合资路径更凸显安踏在品牌矩阵中“抓大放小”的资本智慧,为后续亚玛芬体育等国际并购提供范本。
下一篇:周总结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