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卖港”风波持续发酵!781亿市值蒸发,爱国商人形象崩塌
香港的首富李嘉诚,在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已经有好多年,堪称翻云覆雨的人物。如今竟然卷入了“卖港事件”,他精打细算打造的财富帝国也摇摇欲坠。这到底是哪出事儿呢?
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4月2日,那天港媒爆料港口交易协议被无限期推迟了。有消息人士透露,李氏家族在面对卖港的舆论压力时,马上召开了内部会议,而且还直接取消了原本计划飞往美国的包机。
其实,关于李嘉诚卖港口的时间,早在此前香港当局就已经正式约见了李氏家族的代表,建议他们谨慎处理这件事。但李嘉诚方面却固执己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交易快要成行的时候,突然传出要延期的消息呢?
我们来看看李嘉诚旗下的长江急件、和记黄埔、电能实业这些股票,在延期临近的时候,股价还在不断上涨,不过一听到延期的消息后,局势立刻反转,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了。
多只股票纷纷出现暴跌,短短11天内市值总共缩水了781亿港元,平均每天大约蒸发71亿港元,结果让不少投资者赔得血本无归。
这事一出来,很多人都把李嘉诚卖港口的事情当成了一个庞氏骗局,怀疑里面是不是有内幕交易。李嘉诚的名声一下子跌得很厉害,甚至在一些媒体上还能看到“打倒李嘉诚”的激烈言论。
也有人认为,这件事之所以会变得这样,可能和香港当局的介入有点关系,大家猜测李氏家族是不是在背后受到了一定的政治左右。
其实,7月18日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就有人提到李嘉诚卖港口的问题,是俄罗斯记者抛出的尖锐话题。紧接着,又有记者问道,要是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不能参与收购巴拿马港,北京是不是会搞个场合,把涉及40多个港口的全球出售计划都推动起来。
林剑发言人表情淡定地回应说,他并不了解你提到的情况。而关于场合集团出售海外港口的问题,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依法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公共利益。
他接着说的话让现场气氛微微一紧——“中方一直坚决反对用经济手段施加压力、动辄霸道行事,侵犯他国合法权益的举动。”
实际上,这场轰动中外的港口买卖,绝对算得上一场全球贸易领域的大冒险。得知道,李嘉诚准备出售的港口,是长江和记手里散布在23个国家的43个关键港口,总交易金额更是高达228亿美元。
这些资产可不是一般的码头啊,这43个港口实际上组成了一张遍布亚洲区、美洲和欧洲的全球航运网络,包括了199个泊位,还有先进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而且最关键的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港也都在名单上。
数据显示,巴拿马运河的海运贸易占全球总量的6%左右,而中国则是这条运河的第二大客户,每年有22.7%的货运量来自中国。
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才让这两个港口变成了运河咽喉的关键阀门,要想通过运河,任何船只都必须经过他们两个,无法绕开。
李嘉诚家族早在1997年就掌握了这两座港口的经营权,合约还要延续到2047年,手握这两座“金山”。那么,既然如此赚得盆满钵满,为啥还要把这个稳赚不赔的“香饽饽”给卖了呢?
说到底,这事得从2024年特朗普再次当选说起,他多次宣布“巴拿马运河是美国资产”,还直接扬言要用武力收回,更是制定了相关的计划。这一来,假如李嘉诚不打算卖,运河的经营权就可能被强行收回来,风险可不小。
李嘉诚不过就是个商人罢了,在大国角力的局势中,怎么把损失降到最低才算赢。所以,他在3月时放出了“主动出售运河经营权”的消息,还借助媒体帮忙把这事传开。
这样一来,既能维护自己228亿元的资产,又巧妙地把美国施加的压力转移开去。原以为能安然度过,没想到还是低估了公众舆论的反弹力。
卖港的消息一出来,李嘉诚苦心经营了好几十年的个人形象就彻底崩溃了。曾经那个从寒门逆袭、爱国企业家的形象,此刻在“卖港事件”中被揭露得一清二楚。大家也终于明白,李嘉诚所谓为了国家利益,其实不过是为了圈钱的手段罢了。
甚至连一些以前一直支持他的香港商界也开始动摇,说这次李嘉诚实在是太过贪心了。那么,他这次失败到底是啥原因呢?
这第一点呢,就是他低估了国家维护主权的重要性,可能觉得只要交易金额拉得够大,就能“搞定”监管,但没想到这次国家竟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任何伤害国家利益的事情,都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还有就是,他对舆论动向的把握没做好。在中美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里,大家对“卖国”行为的容忍程度几乎为零。李嘉诚的公关团队还在拼命强调“商言商”,想借此扭转局面,可网友们就是不买账,反应也很坚决。
还有一个点就是没注意到家族企业治理上的一些短板,目前李氏家族仍由97岁的李嘉诚一人掌控大局,不过相应的,决策机制变得有些僵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集团内部难以及时做出调整,反而选择硬碰硬,结果也就越陷越深,甚至酿出了不少麻烦。
到目前为止,李嘉诚家族还没有对港口交易的事情给出明确的回应,虽然签约的期限一再推迟,但并没有说完全终止。至于李嘉诚是否在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启动交易,谁也说不准。
781亿港元的市值一下子就没了,市场反应最直接明了,那些没有爱国心的商业巨头,注定基础不牢。大陆市场也不是轻松能淘金的地方,只有有温度、敢担当的企业,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抓住时代带来的机遇。
资本确实没有国界,但作为企业家,心里得有祖国。那些试图挑战国家利益的作为,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抛弃。这次涉及718亿港元的教训,也提醒所有企业家,在国家利益面前,有些底线是绝对不能越的。
或许此刻的李嘉诚正在水湾豪宅里后悔,不过啊,钱财背后可是靠信任搭建的宝座。商人一旦忘记了养育自己的土地,紧接着就会迎来帝国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