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孙武拜将,与《孙子兵法》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上位,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伯嚭和孙武。

孙武出身于齐国的田氏贵族,是田无宇(田恒子)的孙子。老爸田书因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山东广饶),赐了孙氏。

公元前517年,为躲齐国“四大家族”内斗,孙武搬到吴国,隐居在苏州西郊的穹窿山,埋头写兵书,还结识了伍子胥。

【三令五申】

孙武被推荐给吴王阖闾后,献上自己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阖闾:您的书写的倒是不错,不知道实际演练下来,效果如何。

孙武:那就试试呗。

阖闾:那我调个部队来吧,请您给训练一下。

孙武:不一定非得正规部队,随便啥人都能训练成劲旅。

阖闾:不会吧?女同志也行么?

孙武:当然行啊。只要训练得法,妇女能顶半边天!

阖闾:那好,后宫现成的嫔妃、宫女,选出180名来,请您训练吧。

于是,孙武把180个宫女分为两队,还选了两个吴王最宠爱的妃子当队长。

军训开始前,孙武详细交代了训练内容和注意事项,三番五次申明纪律;还在现场摆了大斧子,违令者大斧子“伺候”!(“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敲黑板:“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说明;三五,多次。比喻多次命令和告诫)

训练开始,指挥操练的鼓声响了,宫女们却嘻嘻哈哈,一点都不严肃。

孙武很严肃:看来大家对训练要求和军令还不太熟悉,是我这个指挥官的责任。这次原谅大家,接下来大家必须服从命令,没有下次了!

孙武把有关事项重申了一边,下令擂第二次鼓,宫女们还是笑个不停。

孙武更严肃了:这一次,军令熟悉了还犯错,是队长的责任了。砍了!

两个美女队长吓傻了,阖闾也忙着求情:可以了,可以了!我知道您会用兵了,请您饶了这两个美女吧。没她俩伺候,我吃饭都不香。

孙武: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既然是军事训练,就得按军法办事!

说话间,两名队长已人头落地。宫女们傻了!接下来的训练,效果奇佳!

很快,孙武向阖闾报告:军队已训练完毕,请您检阅!如果您用这支队伍出战,一定可以赴汤蹈火,勇往直前!(“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敲黑板:“水火不辞”,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辞,推辞)

公元前512年,阖闾正式任命孙武为将军,开始准备打仗。

【《孙子兵法》】

孙武训练女兵,只是他的军事思想的落地呈现。孙武之所以被后世尊称为“孙子”,还是靠他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在孙武看来,打仗不是简单的拼杀,而是与天文、地理、人性、社会紧密相关的。

《孙子兵法》在总结前人军事理论和著名战例基础上,以辩证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全书13篇,共6000字左右;讲的都是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1、《始计篇》,论述战争必须有全面的筹划。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死生大事,必须做整体筹划。

“兵者,诡道也。多算胜,少算不胜”;战争,打的就是谋略,不能不算计。算计越缜密,胜算越大。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算计的核心是让敌人猜不到。

2、《作战篇》,论述人、财、物等要素对战争的影响。

“兵贵胜,不贵久”;打仗就是打钱,要尽可能速战速决。

3、《谋攻篇》,论述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克敌制胜。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攻破敌国、全歼敌军,不是最佳选择;能保全敌国、敌军,还能取得胜利,才算本事。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啥;能不动手就迫使敌军投降,才是最好的。

(敲黑板:“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用真刀真枪交锋,就能使敌军投降)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同样是胜利,可以分四个层次:第一等,靠谋略压服敌国;第二等,靠外交获取利益;第三等,全歼敌军;第四等,攻城略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要做到熟悉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才能百战百胜。否则很危险。

(敲黑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做事之前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使自己减少失败。殆,危险)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打仗要衡量敌我兵力,10倍于敌,可以打围歼战;5倍于敌,可以打攻坚战;2倍于敌,要在运动中分化敌军,寻找胜机。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打得过就打;人少就逃;实在不如敌人,干脆就躲着不碰面。

4、《军形篇》,论述作战时机的重要性。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要基于对敌我双方的正确判断,适时采取防守或进攻。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不败,是对一个合格的指挥官的基本要求。

5、《兵势篇》,论述士气与气势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优秀的指挥官,要能够充分利用“势”来取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守住正确的底线,出奇计、奇兵,才能威力无穷,取得胜利。

(敲黑板:“出奇制胜”,出奇兵,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胜;“守正出奇”,指恪守正义,出奇制胜)

6、《虚实篇》,论述虚实结合的用兵原则。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能随时感知敌情变化,采取灵活战术的指挥官,才称得上是“战神”。

(敲黑板:“兵无常势”,用兵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势;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来解决)

7、《军争篇》,论述如何掌控战争主动权。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这就是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才能在战场上争取主动。

8、《九变篇》,论述指挥官要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变化。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指挥官要自主决定行军道路、作战目标的选择,不能僵化执行领导的命令。

(敲黑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泛指有自主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9、《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中的各种策略。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要趁敌人有一部分上岸,另一部分还在渡河,发动攻击,敌人就会阵型大乱。

10、《地形篇》,论述利用地形作战的策略、方法。

“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善战的“上将”,能够充分借助地形地貌,克敌制胜。

“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过于善待士兵,就像被宠爱的孩子,没法打仗。

(敲黑板:“骄子”,原指被溺爱的孩子,现多比喻某方面的杰出人才)

11、《九地篇》,论述九种不同地区的用兵原则。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一定要提前侦察地形,寻找当地向导,才能发挥地形优势取胜。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即使是吴国人和越国人这样的世仇,如果坐在同一条船上,遇到风浪时,他们也会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免得都被淹死。

(敲黑板:“同舟共济”,本来指坐同船渡河;济,渡河;后比喻团结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12、《火攻篇》,论述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火无情,都可以当作助攻手段。

13、《用间篇》,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的方法。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要对敌情了如指掌。

【后世影响】

《孙子兵法》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家经典(“兵经”),是我国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曹操曾亲自写过《孙子略解》,也就是学习笔记,是对《孙子兵法》的最早注释;唐代杜牧在曹操版本上,做了个增强版;北宋时期,《孙子兵法》被列为官方《武经七书》之首。

(敲黑板:《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颁布的官方兵法丛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兵法》、《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孙子兵法》对世界的影响也很大。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经法国传教士传入欧洲。现在全世界除了汉语,还有日、法、英、俄、意、阿拉伯等各种语种的译本。

《孙子兵法》的最大特征是用辩证的思维来应对战场变化,除了强调各种策略的重要性,还给出了实际的落地方法。

我们学习孙武,不能只会说“正确的废话”,还要能够辩证看待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