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欧洲六代机项目要黄了,法国想单干,千亿项目为啥走到分裂边缘

2025年9月23日,法国达索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在公开场合放出狠话:如果德国继续在FCAS(未来空战系统)项目上僵持不下,法国将独自研发第六代战斗机。

这番表态将法德两国持续数月的矛盾彻底摊牌。 这个总投资超千亿欧元、被欧洲寄予厚望的尖端防务项目,正因主导权争夺、技术分歧和国力不对等等问题,站在了分崩离析的悬崖边上。

项目危机

FCAS项目诞生于2017年,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共同启动,西班牙于2020年加入,目标是打造一款在2040年取代现役“阵风”“台风”战机的第六代空中作战系统。 原本象征欧洲防务自主的旗舰工程,如今因企业利益与国家安全诉求的碰撞陷入僵局。

2025年4月,达索公司已在法国国民议会听证会上公开抨击合作机制,指责项目决策权分散、技术共享受阻。

根据现有架构,达索作为主承包商仅掌握三分之一决策权,空客德国分公司联合西班牙企业后实际控制三分之二投票权,导致“连基础零部件设计都需多方表决”。 这种“权力均分”模式被法国视为对自身技术主导权的削弱。

德国方面的不满

空客德国分公司指责达索试图垄断核心研发环节,且法国要求在未来战斗机的载人部分(NGF)占据80%的工作份额。 7月,德国空军向议会透露可能退出合作,考虑美国F-47或英日意主导的“暴风”计划。 尽管德国防部随后否认政府层面对话中断,承认“必须在年底前做出决定”。

主导权之争

争议焦点直接指向工作份额分配。 法国主张达索与空客各占50%份额,德国坚持“创始国平等”,要求空客德国分公司与达索享有同等地位。 这一矛盾因比利时申请加入进一步复杂化,新成员参与意味着法德份额被迫稀释,协调难度雪上加霜。

法国作为航母国家,需要FCAS适配舰载起降能力并兼容核巡航导弹,以配合其2038年服役的新一代航母PANG;德国则侧重欧洲本土防御,期望战机强化对俄防空体系的穿透力,反对为舰载型号分摊成本。

西班牙的诉求十分特殊,提出舰载型号需支持两栖攻击舰的垂直起降功能,对核打击能力兴趣寥寥。 三国目标各异,如同“天鹅、梭子鱼和虾拉车”,虽共同发力却难以前行。

技术博弈

FCAS的技术雄心与现实能力之间存在落差。 达索凭借70年战斗机研发经验,尤其是“阵风”“神经元无人机”等成功项目,认为自己应主导核心设计。 项目分工却出现悖论:空客负责无人机僚机研制,其经验不足;达索的无人机技术导致未被充分利用。

人工智能是FCAS的技术核心。 项目计划引入“忠诚僚机”概念,由AI控制的无人机群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 德国初创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代理方法”软件试图通过本地化模型实现无人机自主决策,避免依赖云端信号。

技术风险不容忽视:机器视觉可靠性、AI决策透明度等问题尚未解决。 空客FCAS总工程师格罗斯承认,飞行员角色将转变为“任务管理员”,这一转变依赖尚未成熟的人机交互系统。

经济账与时间表

FCAS项目总成本预计超过1000亿欧元,仅第二阶段就需要45亿欧元资金。 法国2024年GDP为3.16万亿美元,德国则为4.66万亿美元,经济实力差距直接影响国防预算上限。

若法国单独研发,分摊费用将导致战机单价飙升,可能超出其承受能力;德国虽资金雄厚,缺乏独立研制能力,被迫在外购与合作间艰难权衡。

时间表迫在眉睫。 FCAS计划2030年实现原型机首飞,2040年服役,当前停滞已导致第二阶段合同延迟,关键的技术验证机试飞(原定2028-2029年)可能推迟。

美国NGAD计划2027年试飞,英日意GCAP目标2029年首飞,中国六代机亦宣布进展。 欧洲若无法在2025年底前打破僵局,技术代差将难以弥补。

历史阴影

法德战机合作破裂并非首次。 上世纪80年代,法国因在“未来欧洲战斗机”项目中未能争取到主导权,退出后独立研制出“阵风”;英国则带领德国、意大利研发出“台风”。 内部分裂导致欧洲同期诞生三款四代半战机(台风、阵风、鹰狮),资源分散削弱了全球竞争力。

如今历史似有重演之势。 英国拒绝加入FCAS,与意大利、日本另立GCAP项目;瑞典萨博公司也成为德国潜在合作对象。 西班牙虽于2025年8月宣布放弃购买F-35,表态支持FCAS,并未能扭转僵局。

德国总理默茨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9月18日联合呼吁“尽快解决分歧”,企业层面的互信崩塌已难以仅靠政治口号弥合。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