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转保就业!鲍威尔松开降息紧箍咒
鲍威尔讲话释放降息信号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发表讲话,咱们来简单聊聊他这次说了啥,以及背后有什么意思。
之前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是不是要降息了?而这次他的态度明显软了下来,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也更强烈了。
首先,他说了一句话:“风险的平衡似乎正在发生转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美联储有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控制通胀,另一个是保持就业稳定。以前,他们更担心的是通胀风险,但现在,鲍威尔说“风险平衡”变了,说明他现在更担心的是就业方面的风险。
换句话说,他觉得现在就业市场可能有麻烦,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来稳住它。而这个措施,就是降息。
其次,他还提到就业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他指出,目前就业市场的供需都在降温,形成了一种“不寻常的平衡”。不过,这种平衡其实挺脆弱的,一旦情况恶化,就可能导致裁员增多、失业率上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导致劳动力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走弱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所以现在的就业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好。比如今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速只有1.2%,比去年的2.5%明显放缓,说明经济可能还在往下走。
那问题来了,会不会因为关税问题又引发新一轮的通胀呢?
鲍威尔的回应是,他认为关税的影响是暂时的,最多只会让物价水平一次性上涨一下,不会长期持续。也就是说,他不太担心关税会带来持续的通胀压力。
总的来说,鲍威尔这次讲话释放了一个信号:美联储可能开始转向,降息的可能性变大了,尤其是如果就业市场继续走弱的话。
美联储鸽派态度明显
是不是可能会出现通胀螺旋呢?鲍威尔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他认为现在劳动力市场并不紧张,而且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在增加。
(这一点我之前的文章里也提过,其实通胀不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比如关税这些,也起着关键作用。你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关税通胀是一次性的吗?》)
从这个判断来看,其实已经是比较鸽派的态度了,也就是说,接下来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美联储政策框架调整
接下来,鲍威尔还提到了第二件事,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变化。
一直以来,美联储的政策目标就两个:一个是促进最大就业,另一个是保持物价稳定。但根据经典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失业率和通胀之间其实是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当失业率下降、就业变好时,通胀往往会升高;而当失业率上升、就业变差时,通胀又会下降。
所以,美联储其实一直在“走钢丝”,努力在控制通胀和维持就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以前,他们一直把2%的通胀率作为锚定目标,但到了2020年,美联储改成了“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意思是允许短期内通胀略高于2%。不过结果呢?通胀反而大幅上涨,搞得情况更复杂了。于是,美联储又重新回到对2%的严格控制上。
现在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的通胀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高达2.7%,离2%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按照这个标准,现在肯定是不能降息的。2%这个目标,好像成了一道“紧箍咒”,限制了美联储的行动空间。
而且,按照之前提到的“补偿性超调”策略,本来应该让通胀稍微低于2%,来弥补之前几年通胀偏高的部分。但这样一来,又给降息设置了障碍。
所以,这次美联储决定回归到原来的“灵活通胀目标制”,不再坚持“补偿性超调”的做法。这其实就是在为未来可能的降息“打开紧箍咒”,给政策留出更多操作空间。
降息影响与潜在风险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结果一出来,利率就降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开始反弹,大家提前在交易降息的预期。从短期来看,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市场当前的乐观情绪。
不过,接下来也可能会有一些风险需要注意。第一,降息落地的风险。其实市场早就已经把降息考虑进去了,等到真正降息的时候,反而可能成为“靴子落地”,也就是所谓的利好出尽。第二,通胀的风险。如果关税带来的通胀比预期更顽固,导致降息预期落空,那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说白了,关键还是价格。当价格涨得越来越高时,降息带来的效果就会越来越不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