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调研1700次,两个板块暴露行踪!
最近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私募那帮人7月份跟打了鸡血似的,调研次数突破1700次,计算机、电力设备这些行业被他们翻来覆去地看。德福科技这种企业更是被调研了74次,创了纪录。表面看是行业景气度高,但您要是真信了这个说辞,那可就太天真了。
一、机构的心思你别猜
我见过太多散户,整天盯着K线图研究技术指标,殊不知那些都是机构故意画给你看的。真正值钱的东西,都藏在交易数据里。就拿德福科技来说,74次调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大资金在反复确认这个标的的成色。
您可能觉得奇怪:既然看好直接买不就完了?这就是外行话了。机构建仓就像下围棋,讲究的是"势"。他们得先摸清对手盘的情况,测算市场情绪,评估跟风盘的规模。这些准备工作不做足,几十亿资金砸进去就是给人送钱。
二、震荡背后的猫腻
任何股票想走牛都得解决两个难题:跟风盘和获利盘。前者会让主力拉升时遭遇抛压,后者则会在关键位置形成阻力。聪明的机构怎么解决?靠震荡。
看看这张图,表面看是横盘整理,实际上呢?是机构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们故意制造调整假象,让散户误判行情结束。等恐慌盘杀出来,再从容不迫地接走筹码。这个过程在量化数据上会呈现非常明显的特征 - 先是机构库存持续活跃,然后突然出现空头回补。
三、数据不会说谎
我跟踪过上百只牛股的启动过程,发现个有趣现象:真正的行情启动前,必定会出现三个信号:
机构库存持续活跃(橙色柱体)
出现明显的空头回补(蓝色柱体)
量能温和放大但不突兀
这张图就很有代表性。注意看橙色柱体的持续性,说明不是游资一日游。当蓝色柱体出现时,意味着前期做空的机构开始回补仓位 。
对于投资者手头持有的股票,背后的机构是在积极参与还是消极躲避呢?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游资抢筹、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六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四、跨行业的共同密码
更神奇的是,这个规律在不同行业都适用。比如硅宝科技、长春一东、屹通新材这三只股票:
硅料、军工、铜材料三个完全不相关的板块,启动前都出现了相同的量化特征。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资金的运作手法是有章可循的,他们也得遵循市场规律。
五、散户的破局之道
现在您明白为什么私募要密集调研了吧?他们不是在找好公司 - 好公司早就被研究透了。他们是在测算市场情绪,寻找最佳的出手时机。
对我们散户来说,与其猜测机构的意图,不如直接看他们的动作。就像打牌时观察对手的下注手法一样,量化数据就是帮我们"看牌"的工具。当发现机构开始回补仓位时,往往就是行情启动的前夜。
回到开头的新闻,德福科技被密集调研后发生了什么?股价从30元一路涨到45元。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整个过程在量化数据上早有预兆–当前发生的机构行为,比任何分析师报告都靠谱。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