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老班长服役15年准备退伍,走到门口上车时被岗哨拦住:站住别动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站住别动!"

年轻岗哨王磊的声音在营门口响起。

赵铁军愣住了,手里还拖着行李箱。

十五年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他正准备上车回家。

林晓燕还在家里等着他,婚房都准备好了。

"小王,怎么了?我的手续都齐全啊。"

王磊看了看手中的纸条,神情严肃。

"班长,刚才有人送来紧急情况,需要找您。"

退伍大巴车就停在门外,其他战友都已经上车。

赵铁军想起这几天发现的那些异常信号。

那些奇怪的干扰,规律的时间,还有他心中的不安。

难道真的有什么问题?

营区里突然出现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穿着便装,但举止透着一种特殊的气质。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走向赵铁军。

"小赵,国家需要你。"

这句话让赵铁军的心跳加速。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偏偏在他即将离开的最后一刻?

01

十二月的北方军营,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着,给整个营区披上了一层银装。赵铁军坐在自己的床铺边,慢慢地整理着行李。

床头贴着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女孩笑得很甜美。

那是林晓燕,他交往了五年的女友。照片有些泛黄了,边角已经磨损,但赵铁军每天都会看着它入睡。

这张照片是三年前林晓燕来部队探亲时拍的,那时她穿着一件粉色的毛衣,笑容灿烂如花。赵铁军记得那天阳光很好,他们在营区外的小公园里拍了很多照片。

照片背面还有林晓燕亲手写的字:"我的铁军,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等你回来。"这行娟秀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每一个字都深深印在赵铁军心里。

"铁军,真舍不得你走啊。"同班的战友小刘过来帮忙收拾东西。

小刘是赵铁军带出来的兵,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看着小刘熟练地整理装备,赵铁军心里很欣慰。

赵铁军笑了笑:"十五年了,是该回家了。晓燕等我这么久,我不能再让她等下去。"

他把军装仔细叠好,放进行李箱。

那些熨烫得平整的衣服散发着淡淡的洗衣粉香味,这是军营生活特有的味道,以后恐怕再也闻不到了。

每一件衣服都承载着他军旅生涯的回忆。那件作训服上还有去年演习时沾上的泥土印记,那套常服是第一次当班长时发的。

从十八岁入伍到现在三十三岁,整整十五年。这十五年里,他从家乡的那个懵懂青年,成长为如今成熟稳重的男人。

他从一个青涩的新兵成长为技术过硬的通信班长。这些年里,他见证了部队的变化,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刚入伍时,他连最基本的通信设备都不会操作,老班长手把手教他。现在他成了老班长,又把技术传授给了一批批新兵。

"班长,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啊?"新兵小王凑过来,眼中满是不舍。

小王是今年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士兵,聪明好学,但还很稚嫩。赵铁军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通信兵。

"好好干,你们都是好样的。"赵铁军拍拍小王的肩膀,"记住我教你们的,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认真。"

通信连的工作很重要,负责整个营区的通信保障。

赵铁军对各种设备都很熟悉,是公认的技术能手。每当设备出现故障,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赵班长。

这些年来,他处理过无数次设备故障,参加过多次重大演习,从未出过差错。战友们都说,有赵班长在,通信保障就没问题。

连长张卫国走进宿舍,看到赵铁军在收拾行李,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张卫国比赵铁军大两岁,两人是老战友了。他们一起参加过边境巡逻,一起经历过抗洪救灾,友谊很深厚。

"铁军,真的不考虑留下来?你转士官的话,待遇会更好。"张卫国坐在床边,语气中带着挽留。

他知道赵铁军的能力,也知道部队需要这样的人才。如果赵铁军愿意留下,升职加薪都不是问题。

赵铁军摇摇头:"连长,我已经决定了。晓燕一个人在家等了我五年,我答应过她的。"

他想起和林晓燕的约定。五年前,林晓燕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小学教师,她说愿意等他退伍一起回家乡发展。

"她为了我拒绝了城里的工作机会,一直在乡下教书。我不能再自私下去了。"赵铁军的声音有些哽咽。

张卫国叹了口气:"我理解你。只是部队真的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谢谢连长的栽培。"赵铁军真诚地说,"我会把所有的技术资料都整理好,确保交接顺利。"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那是他这些年总结的技术经验和故障处理方法。

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这些都是我的工作心得,希望能对后来人有帮助。"赵铁军把笔记本递给张卫国。

张卫国接过笔记本,翻了几页,看到上面详细的技术分析和解决方案,心里更加不舍。

晚饭时,整个连队的战友都来为赵铁军送行。大家举杯祝酒,气氛很热烈。

"班长,您要常回来看看我们。"

"一定的,你们都是我的好兄弟。"赵铁军很感动。

回到宿舍后,赵铁军给林晓燕打了个电话。

"晓燕,我明天就回家了。"

"真的吗?太好了!"电话里传来林晓燕兴奋的声音,"我已经把婚房都收拾好了,就等你回来。"

"辛苦你了,等了我这么多年。"

"不辛苦,只要你能回来就好。我爸妈也很期待见到你。"

02

挂了电话,赵铁军心情很好。明天就能见到思念已久的人了。

第二天一早,赵铁军照常来到通信机房值班。这是他最后一次执勤了。

机房里各种设备正常运转,监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频段的信号状态。这些设备他再熟悉不过,每一个按钮、每一个指示灯都了如指掌。

他想起第一次进机房时的情景,那时候觉得这些设备好复杂,现在却舍不得离开了。

赵铁军把所有相关数据都记录下来,画了详细的分析图表。他想,这可能是他为部队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他把情况记录下来,准备向连长汇报。

"连长"赵铁军找到张卫国。

张卫国正在处理退伍手续的文件,桌上堆着厚厚一摞材料,看起来很忙:"什么事?"

"这是我的数据记录本。"赵铁军把记录本递给他。

张卫国匆匆看了一眼:"你把详细情况记录一下,交给接替你的人处理吧。你明天就要走了,专心准备退伍的事情。"

当天下午,他把所有的技术资料整理好,准备交给接班的新兵小刘。

"小刘,这些是所有设备的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赵铁军很耐心地讲解,指着一摞厚厚的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设备说明书、维修记录、故障处理流程等等,都是他这些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班长,我一定会认真学习的。"小刘很认真,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退伍当天上午,赵铁军完成了所有的移交手续。

"班长,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认真监控的。"小刘保证道。

中午,部队为退伍军人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连长张卫国代表部队致辞。

"同志们为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部队感谢你们。希望你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仪式虽然简单,但很庄重。赵铁军和其他几名退伍军人一起接受了表彰,胸前佩戴着光荣花。

他心情复杂,既不舍又期待。不舍的是这里的战友和生活,期待的是和林晓燕的未来。

下午两点,一辆接退伍军人的大巴车准时停在营门口。

司机下车查看了人数和行李,确认准备就绪后发动了引擎。车身上贴着"光荣退伍"的红色标语。

赵铁军背着行李包,拖着行李箱,和战友们一一告别。

"班长,您要保重身体。"

"有空一定要回来看看我们。"

"祝您和嫂子幸福美满。"

战友们的祝福让赵铁军很感动。他和每个人都拥抱告别,眼中含着泪水。

"兄弟们,我会想你们的。有机会一定回来看你们。"赵铁军的声音有些哽咽。

张卫国也来送行:"铁军,一路平安。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部队。"

"谢谢连长这些年的照顾。"赵铁军和连长握手告别。

他拿出手机给林晓燕发了条短信:"亲爱的,我马上就回家了,明天就能见到你了。"

很快收到回复:"我在家等你,爱你。"

看到这条短信,赵铁军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所有的不舍都被期待冲淡了。

他拖着行李箱,一步一回头地走向营门口。十五年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

营区里的一草一木都那么熟悉,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回忆。训练场上洒过他的汗水,宿舍里留下了他的青春。

从通信机房到训练场,从食堂到宿舍,都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

赵铁军走得很慢,想要把这些都深深印在记忆里。冬日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大巴车司机已经发动了引擎,其他退伍军人都已经上车。车内传来谈笑声,大家都很兴奋。

"老赵,快点啊,要出发了。"车上的战友催促道。

赵铁军加快了脚步,走向大巴车。他的心情很复杂,既激动又紧张。

就在他即将踏上车门的时候,营门口的岗哨突然举手拦住了他。

"站住别动!"年轻的岗哨王磊声音很严肃。

赵铁军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小王,怎么了?我的手续都齐全啊。"

王磊看了看手中的一张纸条,又看了看赵铁军:"班长,刚才有人送来一张纸条,说有紧急情况需要找您。"

到底是什么紧急情况?为什么在赵铁军即将离开的最后一刻出现?

"紧急情况?"赵铁军心里一紧,"什么紧急情况?"

这时,营区里突然出现了几个陌生人。他们穿着便装,但举止透着一种特殊的气质。

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快步走向赵铁军。

"您就是赵铁军同志吧?我是技术部门的老陈。"男子出示了证件。

赵铁军仔细看了看证件,确认无误后点点头:"我是赵铁军。请问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们接到上级通报,这个地区发现了非法信号干扰设备。"老陈的表情很严肃。

"信号干扰?"赵铁军心里一跳,想起了自己这几天发现的异常。

"对,而且这种干扰设备使用的是新型技术,我们现有的技术人员都无法快速定位。"

老陈继续说:"我们了解到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您最近记录的那些异常数据,正是我们需要的重要线索。"

03

赵铁军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担心是对的。那些异常信号确实有问题。

"您的意思是..."

"我们希望您能协助我们分析这些数据,帮助定位干扰源。"老陈诚恳地说。

赵铁军看了看大巴车,又看了看老陈。他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可是我已经办完了退伍手续,马上就要回家了。"

"我们理解您的情况,但这次干扰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可能会影响整个地区的通信安全。"

老陈的话让赵铁军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能具体说说情况吗?"

"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这种干扰不仅影响军用通信,还会影响民用网络。"老陈解释道。

"如果干扰源不及时清除,可能会造成大面积通信中断。"

赵铁军听到这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作为一名通信兵,他深知通信中断的严重后果。

"那我的退伍手续怎么办?"

"我们已经和您的部队协商过了,可以暂缓执行退伍手续。"张卫国这时走了过来。

"连长?"赵铁军有些意外。

"铁军,国家需要你。"张卫国拍拍他的肩膀,"这是特殊情况。"

赵铁军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等待自己的林晓燕,想到了准备好的婚房,想到了父母的期待。

但他也想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如果真的有危险,他不能置之不理。

"能给我几分钟考虑吗?"赵铁军说。

"当然可以。"老陈很理解。

赵铁军走到一边,拿出手机给林晓燕打电话。

"晓燕,是我。"

"铁军?你怎么还没到家?"林晓燕的声音很关切。

"是这样的,部队突然有紧急任务需要我协助处理。"赵铁军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静。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很紧急吗?"

"嗯,关系到地区通信安全。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那...那你去吧。"林晓燕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等你。"

"晓燕..."

"没关系的,我理解。你是军人,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退缩。"

林晓燕的话让赵铁军很感动:"谢谢你的理解。"

"我等你回来,不管多久我都等。"

挂了电话,赵铁军心中有了决定。

他走回老陈面前:"我愿意协助你们完成任务。"

老陈松了一口气:"谢谢您的配合。我们马上开始工作。"

张卫国走过来:"铁军,辛苦你了。"

"连长,这是我应该做的。"赵铁军把行李从大巴车上拿了下来。

车上的其他战友都很理解,纷纷为他加油鼓劲。

"老赵,好样的!"

"国家需要,义不容辞!"

大巴车开走了,赵铁军重新回到了营区。

接下来的三天,赵铁军和技术专家组一起工作。他把自己记录的所有异常数据都提供出来。

通过专业分析,他们终于定位了干扰源。原来是某个不法分子在测试非法设备。

"找到了!"老陈兴奋地说,"就在距离这里十公里的废弃工厂。"

很快,相关部门采取了行动,成功抓获了不法分子,清除了干扰源。

"赵同志,这次多亏了您。"老陈握着赵铁军的手,"您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都值得敬佩。"

任务完成后,赵铁军终于可以退伍了。

但这次经历让上级注意到了他的能力。

"小赵,我们有个提议。"老陈找到他,"您愿意考虑到我们技术部门工作吗?"

"技术部门?"

"对,您可以保留军籍,但在地方从事相关技术工作。这样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

这个提议让赵铁军很意外,也很心动。

"我可以考虑一下吗?"

"当然,您慢慢考虑。"

当天晚上,赵铁军又给林晓燕打了电话,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晓燕,你觉得怎么样?"

"只要你觉得值得,我都支持你。"林晓燕的声音很温柔,"而且这样你就不用离开部队那么远了。"

"谢谢你的理解。"

"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说谢谢。"

第二天,赵铁军正式接受了技术部门的邀请。

他的退伍手续改为了工作调动,从现役军人变成了技术专家。

一个月后,赵铁军和林晓燕如期举行了婚礼。

婚礼现场来了很多战友,大家都为这对新人祝福。

"铁军,祝你们百年好合!"张卫国举杯祝酒。

"谢谢大家。"赵铁军拉着妻子的手,"特别感谢晓燕的理解和支持。"

林晓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为有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

婚礼后,赵铁军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专长。

他既能陪伴家人,又能为国家的通信安全贡献力量。

有时候,人生的转折就在一瞬间。

那一声"站住别动",改变了赵铁军的人生轨迹。

但这个改变让他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既守护了国家,也守护了家庭。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