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柬埔寨“骑墙”惹众怒:中国冷处理背后,美国商品降税暗藏杀机

2023年8月,柬埔寨新任首相洪玛奈正式上任。 这位拥有美国西点军校和纽约大学背景的“70后”政治新星,甫一上台便引发国际关注——他是否会延续父亲洪森的“亲华路线”? 答案出乎许多人意料。

洪玛奈上任后,柬埔寨的外交政策出现明显转向。 在2024年东盟峰会上,柬埔寨代表对南海问题首次保持沉默,既未明确支持中国,也未附和菲律宾的诉求。 更引发争议的是,洪玛奈政府同年批准美国军舰停靠云壤港(中柬合作重点项目),并恢复与菲律宾的联合军演。 这一系列动作被解读为“疏远中国、倒向西方”。

但真相远比表面复杂。 柬埔寨学者指出,洪玛奈的外交政策并非完全倒向美国,而是试图在中美博弈中寻求平衡。 然而,这种“骑墙策略”却让柬埔寨陷入尴尬境地:中国对柬投资明显放缓,富南特乔运河项目的股权被要求从49%降至更低;美国则借机拉拢,对柬商品大幅降税。 柬埔寨的“小国博弈”策略,最终可能让自己成为牺牲品。

洪玛奈的成长经历深刻影响其政治选择。 他早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西点军校和纽约大学,接受西方军事与经济教育。 这种背景让他对“多元化外交”情有独钟。 2024年上任后,他提出“五角战略”,明确将科技、工业、社会保障、无地雷目标列为发展重点,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这种转向在具体政策中体现明显。 例如,柬埔寨2024年允许美国军舰访问云壤港,该港口是中柬合作的核心基建项目,中方曾投入近10亿美元。 与此同时,洪玛奈恢复与菲律宾的“吴哥哨兵”联合军演,而菲律宾此前在南海问题上多次挑衅中国。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中方不满,两国军事交流一度停滞。

经济领域的“去中国化”争议

中柬经济合作曾被视为“一带一路”典范。 截至2024年,中国对柬直接投资累计超200亿美元,占柬外资总额的40%。 但洪玛奈上任后,政策出现微妙变化。

2025年初,柬埔寨要求中方降低富南特乔运河项目的持股比例,从原定的49%降至30%以下。 该项目是柬埔寨“工业发展走廊”的核心,建成后可连接泰国湾与越南,预计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 股权调整直接导致中方暂缓资金注入,项目进度滞后。

更引发争议的是贸易政策。 2024年,柬埔寨对85项美国商品大幅降税,部分商品税率从35%骤降至5%。 其中包括汽车、家电等中柬竞争激烈的领域。 与此同时,中柬贸易额增速从2023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2%。

面对柬埔寨的政策变化,中国选择冷处理。 2025年柬泰边境冲突中,中方仅呼吁“对话解决”,未像以往一样明确支持柬埔寨。 这与2023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洪森政府请求中方调停柬泰争端,中国迅速派出特使斡旋。

这种转变背后是经济利益的考量。 2024年,中柬“鱼米走廊”项目因柬埔寨土地政策调整受阻,涉及中方投资的12亿美元农业产业园被迫搁置。 与此同时,中国将资源转向老挝、印尼等“更稳定”的东南亚国家。

柬埔寨试图在中美间“走钢丝”,但现实远比理想残酷。 2024年,美国对柬埔寨光伏产品加征200%关税,直接导致柬国最大光伏企业倒闭,2万名工人失业。 而中国投资的德崇国际机场项目,也因柬方土地赔偿问题延期两年。

军事合作同样遇冷。 2025年,柬埔寨陆军司令毛索潘访华时,中方仅安排低级别官员接待,而洪玛奈政府此前承诺的“联合军演”至今未落实。 反倒是菲律宾,2024年获得美国12亿美元军事援助,包括F-16战机和反舰导弹。

洪玛奈的政策引发国内争议。 2025年3月,柬埔寨反对党救国党在国会质询中批评政府“牺牲国家利益换取美国支持”。 民众对电价上涨(2024年上涨30%)和就业机会减少的不满情绪加剧。

与此同时,中柬关系虽遇冷,但基础未完全破裂。 2025年4月,洪玛奈访华时仍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包括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领域。 这表明柬埔寨仍需要中国的资金与技术。 但双方的合作已从“全面战略”转向“选择性务实”。

柬埔寨的摇摆对东南亚格局产生连锁反应。 越南趁机扩大在柬影响力,2024年对柬投资增长45%,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港口建设。 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则观望态度明显,不愿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

这种局面让柬埔寨陷入更深的孤立。 2025年东盟峰会期间,洪玛奈试图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但因缺乏中方支持,提案未获通过。 东盟内部对柬埔寨的信任度降至10年来的最低点。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