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京都一日(游日笔记 京都)

清水寺前小巷

从大阪梅田乘坐JR到京都,随着人流出站,迎面的206路公交站台排着长队,不是双休日,并没有前往清水寺的直达车,好在运转有序,几辆过后便上了车。日本公交到站刷卡,五条坂站下车,通往清水寺的石板小巷游人如织,一路上坡,各种肤色齐聚一处,不啻于奔赴一场联合国宴会。川端康成曾说:“京都是日本的故乡。”对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想了解日本,最好从它的故乡开始。

清水寺

川端康成笔下的京都是绝美的,那是一种四季风物裹挟着的美,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它是春季绚烂的樱花,它是秋天缤纷的红叶,然而花艳凋落、叶红飘零,短暂的美只有两周时间,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和这种物哀之美相见必须满足季节的条件,对外来的游客来说,可遇不必可及,在平淡的日子里感受京都其实也挺好,只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清水寺

清水寺人头攒动,简直到了怀疑季节的程度。这座始建于公元778年的古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京都自794年至1868年一直是日本天皇的居住地,古名平安京,因仿照中国唐朝的洛阳城而建,也叫洛京。古都赓续千年,成了日本的精神故乡和文化源点,有十七处寺院、神社等古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位居其中。

仁王门

红色的山门,红色的高塔,仁王门和三重塔组合成清水寺的核心景观。仁王门是清水寺正门,始建于公元14世纪,后经多次修复,门上的匾额由日本平安时代书法家藤原行成题写。仁王是日本佛教中的护法神,相似于汉传佛教的天王。三重塔建于公元17世纪,高约31米,采用“累叠式”木架构,柱子立在下层柱脚枋上,塔心柱承托塔刹,具有很好的抗震性,它是日本最高的三重塔,供奉大日如来,塔内置彩色壁画,属日本国宝级建筑,普通游客无法登临。

西门

俯瞰

经堂与三重塔

二门(西门)和三重塔同处高台之上,登高俯瞰美景如画,大地虽未斑斓,万绿丛中已有红叶点染,预示着秋色不远。层台上参差着钟楼、经堂、随求堂、开山堂等建筑,处处游客接踵,收费口设在轰门,门票400日元。

清水寺

回廊

出世大黑天

本堂

清水舞台

清水舞台

进入轰门,置身回廊之中,廊柱尽头有尊出世大黑天像,此为日本的财神,财神一侧便是高大的本堂。清水寺本堂供奉十一面千手观音,如今所见的本堂于宽永十年(1633年)由德川家族出资重建。本堂立于悬崖之上,悬挑结构,使用了大量木材,上下三层木柱全部榫卯结构,顶层覆盖横板瓦,尤为惊艳的是本堂前巨大的挑出平台,由四百多块丝柏木板铺就,称作“清水舞台”,舞台用139根高大圆木支撑,六层梁架纵横交错,依然是不用钉子的榫卯工艺。立于台上纵览山景,视野开阔,此刻绿意盎然,而到春秋两季的某些时刻,这里便成了绝美的舞台,台上神乐典雅法会庄严,台下樱花烂漫红叶飒爽,美到极致但终将逝去,也许这就是川端康成笔下的哀愁之美吧。

奥之院

音羽泉

音羽泉

本堂东侧山坡并排建有释迦堂、阿弥陀堂和奥之院,奥之院的外观和本堂舞台相似,是清水寺的起源地。奥之院下方有三股泉水涌出,此为音羽泉也称清水瀑布,清水寺因泉水而得名。据说三股泉水具有左右健康、学业、婚姻的神奇力量,但所求者只能饮用其中的一股泉水,贪得求全便立刻无效。

子安塔

十一重石塔

折向山谷的南端,那里也有一座朱红色的三重塔,塔高15米,名子安塔,塔内供奉子安观音,应该类似于中国的送子观音。

三年坂

三年坂

清水寺外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穿着和服的旅客游走期间,各种肤色,不同语言,好不热闹。古色古香的石板坡道,两旁店铺的木格门窗前悬挂着日式暖帘,似乎还是日本平安时代的风貌。这片区域称作三年坂和二年坂,三年坂石阶较为陡峭,一不小心容易跌倒,传说跌倒者三年之内会有厄运,因此必须祈福,这时音羽泉的健康之水就派上了用场。顺着三年坂的石阶而下,移步换景,当然还得小心摔跤。

二年坂

二年坂

二年坂

相比三年坂,二年坂舒缓了许多,这里保留了更多的老町韵味,氛围也更加优雅。从清水寺而下,一路下坡,行走较为轻松。二年坂直达高台寺,这里有“天下第一绿”之所在,应该是指浓密的竹林吧。

一休庵

下河源町

下弁天町

毗沙门町

八坂神社

接下来的游程便是京都漫步了,手机显示经过下河原町、下弁天町、毗沙门町、祇园町,似乎都是浓浓的佛家韵味。从八坂神社折向西行,遇见“花见小路”。

祇园町汉字博物馆

花见小路

花见小路

花见小路

建仁寺

建仁寺

花见小路起源于江户时代的花柳街,是日本著名的艺伎文化区,至今仍完整保留着町家建筑风貌。小路尽头的建仁寺是座古老的临济宗寺院,创设于镰仓时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与中国颇有渊源。

鸭川

鸭川

出云的阿国

京都之行的最后一站来到川端町的鸭川,鸭川有落日之美,因为是阴天,便没有了期待,但鸭川依然呈现其自然的美丽,河水清澈而湍急,远远可见河道上的堰坝,水面野鸭浮水,空中白鹭翱翔,水岸多两三层的木构屋,长短不一的凉台由近及远,通向遥远。桥边有尊“出云的阿国”雕像,阿国是日本歌舞伎创始人,传说为出云大社巫人之女,江户时代曾有禁止女性歌舞伎的法令,阿国女扮男装,在京都北野天满宫首演“倾舞”,京都是阿国的发祥地。

祇园四条站

“古都的风吹过每一个角落”,京都一日之行当然无法感受川端康成所说的风,但也没有什么遗憾,记得小说《古都》中的情节,“苗子要回山里了,千重子邀苗子下次再来,苗子摇摇头,就此消失在清晨的雪中。”四条大桥下便是京阪电车车站,再见了,京都。



上一篇:海月雪洱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