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号航母在南海遭近40艘中国舰艇围观,体验壮观场面
说起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这次在南海的经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2025年上半年,这艘法国唯一的核动力航母带着打击群,搞了个叫克莱蒙梭25的部署行动,从本土土伦港出发,沿着一条海路晃到了印太区域。法国本想借此机会展现实力,强调自己在亚太的存在地位,没想到一进入南海,迎面便遇上了中国海军的舰艇“热情款待”。
法国海军的高官在7月20日的印太战略讨论会上透露,他们发现南海有大概30到40艘中国大型水面舰只,还有直接面对山东舰编队的场景。这一消息传开后,法国媒体Naval News第一时间报道,全球的安全智库也都热议纷纷。法国方面宣称自己已做好任何一切战斗准备,但最终啥都没闹,只是低调地绕开了。整件事也折射出了中法海军在南海的实力差距,法国那边只有几艘护航舰,跟中国海军一比,确实差得远呢。
说起戴高乐号这艘航母,那可是法国海军的宝贝呀!2001年5月18日正式投入服役,排水量超过4万吨,整个长度达到261米,宽度64米,用核反应堆的动力,能以27节的速度飞驰。舰上能搭载30多架阵风M战斗机,还有预警机和直升机。那烟囱使用的蒸汽弹射器,算是欧洲最先进的水平了。法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谋划这艘舰,原本打算造两艘,结果预算超支,只好只建了一艘。服役之后,它参与了阿富汗行动、利比亚空袭,还有中东的反恐巡航等,实战经验挺丰富的。
到了2024年11月,戴高乐号领着个打击群一块出发航行啦,这次一共六艘舰艇,除了航母外还搭配了一艘地平线级驱逐舰,两艘阿基坦级护卫舰,一艘攻击核潜艇,一艘近海支援舰,以及一艘补给舰。法国海军还特别表示,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头一次把航母送到太平洋地区,飞行距离高达4万海里,主要目的是加强和盟友们的合作,顺带着维护法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
这次行动一开场就从地中海起步,穿越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期间还遇到了胡塞武装的威胁,还被俄军苏-35战斗机飞越监视呢。之后到了印度洋,和印度海军搞了个合作演习,还在果阿港停靠补充补给。接着,他们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尼海域,又跟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以及美军的海军部队展开了联合训练。
到了2025年1月,他们在印度洋和东南亚一带活动得挺频繁。2月8号到18号,菲律宾海举行了太平洋斯泰勒2025多航母联合演习,美国的卡尔文森号、还有日本的加贺号准航母都蹭蹭参与了。法国海军的参谋长还特意在戴高乐号上跟美日的指挥官碰面,交换了些战术情报。到2月21号,这个戴高乐号终于停靠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这是它第一次拜访菲律宾,跟菲海军搞起了海上合作,舰载弹射起飞的飞机超过2500架次,还成功进行了超过100次海上加油操作。
关键是在南海一带,法国编队没按平常的路线,从马六甲直接走,而是绕着菲律宾转了个大弯,从西里伯斯海和菲律宾海,然后经过吕宋海峡才进入南海。刚一穿过吕宋海峡,雷达就锁定了一艘中国054A型护卫舰的信号,那家伙一直保持距离,监视着,不离不弃。
法国官员提到,这让他们觉得像是被盯上了似的。顺着航线深入南海后,探测设备显示四五十艘中国实力强大的水面舰只环绕着,包含驱逐舰、护卫舰还有海警船。这些舰船分布相当杂,有些在进行训练,有些在巡逻岛礁。法国人算过一下,整个南海的面积大概相当于地中海的四分之三,舰船这么密集,数量竟然超过了法国海军所有水面作战舰艇的总数——法国海军才25艘主力舰。
更让人紧张的是,他们还遇到了山东舰的那个编队。不是直接撞上去,而是凭借预警系统互相监测到对方。山东舰是中国的常规动力航母,排水量更大,搭载的飞机也更强,最近还换了歼-15T。法国官员估摸着,山东舰可能是在主动靠近,想瞧瞧法国兵的反应,但没有真的靠得太近。戴高乐号的核动力在南海算不上啥续航优势,因为中国舰艇都在本土作战,补给太方便。
法国那边就三艘护航舰,跟中国海军比起来,兵力差距简直十倍到快不行。法国人自己也承认,这让他们心里挺紧张的,总觉得要来个海空对峙啥的,但实际上,中国海军没发出警告信号,也没有阻拦航道,就只是用监视的方式在盯着。后来,戴高乐号的上将还在讨论会上说,大家都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可其实没啥冲突,可能主要是因为戴高乐号代表的还是个强大的力量。中国对法国和美国的态度也不一样,不用非得硬碰硬。
为什么法国表现得这么低调呢?他们的航线一直沿着菲律宾沿海走,根本没有往争议地区深入,也没穿越台湾海峡。法国的军官解释说,穿越台海其实没啥意义,反而会把中国激得更厉害。其实,法国心里很清楚,南海是中国海军的老家平时都有不少舰艇在进行演习和巡逻。
那些被探测到的舰艇呀,其实不全是专门针对戴高乐号的,大部分都是日常巡逻任务罢了。海警船虽然吨位挺大,但雷达信号堪比护卫舰,也一块算进去了。法国人有点自己吓自己,把所有中国船都当成潜在的对手。不过要是真闹起来,中国海军肯定会有反应。法国海军的高层心里清楚这个情况,所以在行动上非常小心,尽量避免发生摩擦。一些国内的强硬派不太满意,说海军太软,但军官们在会上解释,这是从实际出发的考虑。
行动到4月25号就收官了,戴高乐号回到土伦港,打算好好维修一番,还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整场部署中,法国海军其实试验了不少新东西,比如那个用来模拟战术的AI辅助系统,能预估中国潜艇的位置啥的。第一次还用上L22数据链,效果明显提升了指挥的效率。补给舰雅克·谢瓦利耶也和美方的商业油轮合作,搞了场综合补给演练。法国海军陆战队全程保持戒备,舰上的数据枢纽负责管理信息流,为决策提供支撑。归途中,法国加紧了和菲律宾、日本的军事联系,打算为接替的航母做准备。这次在南海的历练,让法国意识到印太地区的力量格局变得不一样了,特别是中国海军的规模,已经突破以往的想象,光靠法国自己,难以成气候啊。
整体来看,这次并不算什么激烈的冲突,但确实算是一场实力的表现罢了。中国海军派出了40艘舰艇,围观的场景让戴高乐号也见识了南海的现状。法国人选择低调撤退,既是为了避免闹出麻烦,也向国内交代了不能硬碰硬的理由。往后类似的部署还会持续,可法国自己得掂量掂量自身的实力。亚太的稳定靠的还是沟通和合作,靠航母炫耀肌肉没啥用,希望中法两头多在经贸方面多下点功夫,别在军事上瞎折腾。